司马南:任何时候数典忘祖都是不对的!

2024-10-15 914 3
作者: 司马南 来源: 红歌会网

  昨天晚上,我们居委会中心理论组在讨论地缘政治问题的时候,胡同老张讲了一个观点,他说:“今天我们越来越理解毛主席了。”

  以前我说过,我们理解毛主席那个时候的经济体制,包括毛主席那个时候的顶层设计以及一步一步想要实现的目标,那个时候应对的是什么?应对的战争,是为战争做准备。

  所以毛主席那个时候,主要的经济资源的配置都倾向于首先要保证全面战争的需要。先了解了解大家都说的三线,就是彭老总后来领衔去搞的三线建设,那是多大的战略储备!多么重大的战略!国家多少资源投在三线!为什么?为了准备打仗!

  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毛主席那时候,长城以北是第一道防线,黄河以北是第二道防线,东南沿海都是战场。

  那个时候我们把包括首都在内的重要的城市和全国1/3的领土都纳入了直接战场的区域,当然,不打仗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把战争这件事情寄托在敌人的仁慈的基础之上,你不等于把脑袋交到别人手里吗?他要打你怎么办?

  刚刚建国,全国还没有解放,美国人打过来了,我们被迫抽出兵力到朝鲜前线,到黑山白水之间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打了个平手。

  我们是不想打的,但是人家打过来了怎么办?后来勒紧腰带,就算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出原子弹。

  很多人以为有了原子弹,我们就高枕无忧了,这种想法颇显幼稚!那个时候我们的核武器数量极少,还有投送工具——导弹迟迟不能达标。

  我看一篇文章说,那个时候我们甚至开发出了专用的强五核攻击机,什么意思?就是搭载战术核武器,单程攻击。

  有一个词叫做西伯利亚快车,意思就是说就算单程不返,投射距离也到不了当时苏联的欧洲部分。那个时候的国际环境相当险恶,当时我们的敌人不但有美国帝国主义,而且有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今天我们对前人要求太苛刻了,我们在一个和平年景、几十年不打仗的环境当中,来思考那个时候的国际环境。现在美国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气势汹汹准备把台湾变成乌克兰的时候,我们才想明白毛主席那时候不容易。

  说到这儿的时候,老张就感慨说:“大家都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都知道那时候吃的不如今天,是吧?”

  有人因为那个时候吃的不如今天好,就否定那个年代中国的努力。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穷”,而是那时候主要资源都拿去填战备这个无底洞了,是在给中国未来的发展打基础。正是因为毛主席那代人的努力,我们国内客观环境出现了长期的和平的稳定。

  正如周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讲的:“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用了20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