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记录历史,不忘历史,让历史闪耀应有的光辉
大约是在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有关口述史的书籍。书中的内容让我多少有点震撼,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记录,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那是一部关于旗人妇女在清朝覆灭后她们生活的口述史。严格地说,做口述的女性并不是当年曾经生活在清王朝时代的人,她们是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女儿。即便如此,她们口述的内容也足够精彩。
其实她们口述的内容并没有多少惊天动地,很多就是平常人们的平常生活。只是她们当年的生活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相距实在太远了,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了这本口述史的书,也引起我的很多思考。
2007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要搞一个项目,要求参与者研究一下青年科学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我对此有点兴趣,就报名参加了。此后,我采访了学校中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他们同时也都是本学科的研究者。
这些被我采访的青年科学家,有数学专业的,有力学专业的,有航空专业的,也有计算机专业的。在采访了他们之后,我写了一份简单的采访报告。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中,都展示了非常的才华,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还有两位在读博士生。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工作忙,负担重,收入不高。这类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在采访和记录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一些与那些专业有点关联的知识之外,他们的研究,对研究的态度,以及研究的方法,都能引起我的兴趣。
后来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作为这次学术活动的一次汇报。与会者大多都是从理论上对青年科学家们的工作与生活进行阐述,似乎只有我这一篇采访报告是对青年科学家实地采访和考察的结果。与会者对我的这份报告很感兴趣。
这次会议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拓展我想采访记录的对象,即对我身边那些熟识的或者不太熟识的老教师、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都想选择一些人作为我的采访对象。我要把他们的故事都记录下来。至少可以让青年一代人以那一代人或者那几代人的历史有一种初步地了解和认识。
这样的采访陆陆续续进行了五六年。在采访这些老师们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第一次知道了在1971年,在美国的一些台湾留学生参加的保钓运动。他们中有好几位后来要求访问大陆,周总理接见了他们。他们当时有好几百人,甚至可能达到上千人要回到大陆,参加祖国的建设。周总理说,现在他们回来的时机还不成熟,让他们多等几年。后来由于当年要求回到祖国的大多数留学生,因为自身的工作基本已经确定了,也在外面成了家了,就没有再回来。最终回到祖国的大约有一百多位留学生。如果我没有做这个的采访工作,我完全不了解这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