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漫谈《逆行人生》
“高志垒的故事,经历了一个完整闭环:被资本下放劳动→重新认识自我→受到锻炼→觉悟提高→被资本再次接受。”
一
无论如何,电影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尽管这种折射可能会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
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
那时候,努力就能成功的神话,像还没有破灭的肥皂泡一样,仍然五光十色,越吹越大,整个社会都有点上头。
《中国合伙人》的主题词,不仅嚣张,而且凡尔赛:“不要逼我有钱”,“不要逼我成功”,“不要逼我发达”……
如今,不算太长的11年倏忽过去,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像成东青(黄晓明 饰)那样白手起家,竟成巨富的可能性,变得极为渺茫。
《逆行人生》的男主角高志垒(徐峥 饰)已不再像成东青那样幻想“到纽约上市”,能守住“保住这套房子的底线”,就算烧了高香了。
真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逆行人生》似乎也对我们曾经笃信不疑的“勤劳致富”理念,做了新注解。
无论是在互联网大厂当研发部主管,还是当外卖员,高志垒都可谓“勤劳”。
当主管时,没日没夜地连续加班吗,患上了糖尿病。
但他还不是富人,不过能够按时还房贷,替孩子的国际学校缴学费,勉力维持一个白领的“体面生活”罢了。
当外卖员时,拖着患有糖尿病的身体,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无疑更加勤劳,但距离“富”就更远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无论多么勤劳,送外卖永远不可能“富起来”。
可以作为参考的,也许是2018年沈腾的《西虹市首富》:富人富起来,无须勤劳。游手好闲,终日消费,就可以日进斗金,富了又富。
二
《逆行人生》是现实主义题材。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会对现实保持一种批判态度,以期唤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推动社会的改良。
但在《逆行人生》中,观众看到的是批判的自我消解,是对现实的辩护。
影片有两个细节,非常有趣,意味深长。
一个,高志垒在送外卖途中,低血糖发作,瘫倒在路旁。
他替客户买的鱼,也从袋子中滑落出来,在人行道上绝望地蹦跳。
用落在地上的鱼,暗喻高志垒被大厂“炒鱿鱼”后的处境,可谓精妙。
但这里是一座桥,鱼在挣扎了几下之后,从桥上一跃而下,再次如鱼得水。
影片的结尾,高志垒因为开发了送外卖APP,受到平台老板青睐,有望重回资本怀抱,进入“算法中心”继续白领生涯了,这是不是也再次如鱼得水呢?
另一个细节是,高志垒失业后,在追赶一个骗子的过程中,被一道铁栏门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