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年模式”

2025-02-09 137 0
作者: 何世龙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年”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时间概念,蕴含着人类面向未来的智慧,传递着辞旧迎新的精神传统。每一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新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新年仪式和年节符号,全世界共同建构了以“祈福”为中心的人类新年文化体系,推进丰富多样的文明交流。这也是和平发展、“美美与共”的中国新年愿景。

  丰富多样:新年的文明交流力量

  纵观全世界,我们会发现,人类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新年传统,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新生的力量、未知的想象、祈福的心情……这些共通的人性与理念贯穿起人类新年文化体系的共情共识主线,成为族与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彼此吸引的深层动力:从北极附近的国家到南半球顶端的海洋群岛的原始部族;从西方文明的基督信仰到东方文明的祖宗崇拜;从古老的族群记忆到新近的现代生活等,新年的文明交流力量正在跨越一切界限,将人类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文化整体。

  以红为主色调的春节是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生活实践,建构了“景观—行为—价值”的三维新年符号体系:以春联、灯笼、年画、烟花为元素的景观符号,以团年饭、守岁、拜年、红包为元素的行为符号,以祭灶、祭祖、祈福话、禁忌语为元素的价值符号。从景观到行为再到价值彰显了“顺应自然规律、重视人伦秩序”的新年观。

  欧美国家庆祝其新年的生活实践,塑造着“神—人”的二维体系:以圣诞为中心的神性符号和以迎新为中心的人性符号融于一体,强调神圣时间对世俗时间的启示与规制。由神而人的新年符号结构,象征着“圣洁的宗教情怀”与“进取的人文精神”的新年观。世界其他地区的新年,如埃及传统新年惠风节,节日时间以金字塔为坐标祭祀太阳神的方式确定,正好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间,人们过节会准备好煮鸡蛋、生菜、葱、咸鱼等传统美食,结伴到户外享受踏青的快乐生活,迎接和风温煦的春天的到来。印度传统新年洒红节,在每年2—3月之间,人们走上街头,肆意抛洒以红色为主的色彩多样的花粉,扔掷水球,尽情欢度佳节,新年狂欢有着浓郁的文化象征,寓意着万物复苏和谷年丰收,等等,这些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新年形式,共同构成了人类在自然与人文时间的循环节点上多姿多彩的文明创造。庆祝传统新年的当代实践,以“辞旧迎新、祈福未来”的生活模式为人类提供社会信念、人生梦想和现实幸福感,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美好形态,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喜庆色彩的文明交流力量。

  包容开放:新年的文明对话力量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