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


1.jpg

  【摘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认识和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代表性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对譬如王阳明这样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jpg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

  王伟光

  今天,很高兴在阳明故里——宁波余姚参加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余姚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世界阳明学大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研讨活动,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首先,祝贺大会的顺利召开,向邀请我出席大会并致辞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余姚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参会的中外嘉宾表示衷心的问候。这次大会召开之际,正是我们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释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强调必须不断实现“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以21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

  利用这次机会,我谈一下实现“两个结合”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代表人物这个题目,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然且必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实现“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武器解救不了中国。中国传统的国学,譬如儒学也解救不了中国,他们都解决不了中国一穷二白落后挨打的悲惨状况,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可以救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适合中国。然而,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又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当然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相结合,也就无法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以指导中国特殊的实际,也就无法取得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伟大胜利,也就无法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