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人类社会文明的性质、特征和状况,概括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从而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总看法、总观点。只有完整、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提高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怎样论述人类社会文明问题的
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专门著述阐释社会文明问题,但是从他们所涉及的有关社会文明的经典论述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们是怎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认识、阐释人类社会文明的,从中提炼、概括出他们关于社会文明所秉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语境下使用“文明”“文明制度”“文明国度”“文明国家”“文明社会”“工业的文明社会”“现代文明”“文明民族”“欧洲文明”等字眼时,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所讲的“文明”二字,就是特指资本主义的社会文明。他们运用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明确把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界定为“资产阶级文明”。
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文明”一词:“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P35-36)在1853年发表的《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1](P690)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阐述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入资本主义的“文明世界”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就是“资产阶级文明”。他们指明了阶级社会文明的阶级属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时,从历史辩证法的视野出发,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历史进步性的一面,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较之前社会文明更为进步的文明。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使用了“资本的文明”这一提法,指出“资本的文明的胜利恰恰在于,资本发现并促使人的劳动代替死的物而成为财富的源泉”。[2](P176)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明确肯定:“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一切以前的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3](P90)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4](P927-928)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弊端和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导致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诞生。
恩格斯在1844年10月初致马克思的信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旧文明的最后阶段”。[5](P19)在1871年发表的《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6](P175)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论述表明,以大生产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创造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锻造了无产阶级这一人类解放的伟大力量;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发展结果,必然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文明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第一阶段)。
第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出发,科学概括和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
在1878年发表的《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借用了摩尔根在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时使用的“文明时代”这个词。恩格斯把“文明时代”,划分为“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两大阶段;把分工、分工引起的商品交换和生产,私有制引起的阶级和国家产生作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他所讲的“古代文明”,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文明之前的社会文明;他所讲的“现代文明”,就是指资本主义的社会文明。他揭示了自原始社会公社所有制解体以来依次演进的奴隶制社会文明、封建制社会文明乃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社会文明,再到未来社会新的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阐明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的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历史进步的客观规律。当然他也认为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了人类社会的萌发的、起源的文明。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社会文明的经典论述、论据、论点的综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文明的基本看法、基本观点。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是怎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阐述社会文明,从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社会文明问题的最彻底、最完备、最科学,又是最讲历史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文明问题的基本原理。
第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性质、状况和程度来判断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性质、不同状况、不同程度的社会文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引起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出发,揭示人类社会形态发展演变一般规律,依次把人类社会的演变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其第一阶段)等“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历史。他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学说依次把人类社会文明看成从原始社会起源文明,发展到奴隶社会文明,再发展到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五种社会文明形态”的一般发展规律。
我们需要警惕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经过“五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否认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它片面地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归纳为“皇权”更替史、人类审美发展史等,完全离开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以及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
就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来讲,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从所有特殊情况中概括出来的一般规律。“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就是从每个特殊民族、特殊国家发展的特殊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每个具体国家、具体民族的具体历史发展,不一定都依次经过“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有特例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具体特例而否定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把“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加以否定,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结论,就会否定中国历史、否定中华民族、否定中国革命、否定我们的领袖、否定我们历史上所有的民族英雄和历史进步人物……这对现实生活的危害就会相当严重。
我们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问题,要相信真理,坚持真理。对于社会文明问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文明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必须把人类社会文明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也就是放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中来考察,要具体分析每一种社会形态中形成的社会文明的性质、状况和水平。每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都受其所处社会形态的制约与影响,是由该社会形态的具体历史条件造就的。比如青铜器是奴隶社会文明的物质形态的标志,同时也是奴隶社会文明的观念形态的体现,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与雕刻艺术就体现了奴隶社会文明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的观念形态的文明。青铜器是奴隶社会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统一物,体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社会文明。因此,必须用社会形态的性质、状况和水平来判断该社会形态社会文明的性质、状况和水平。
第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把人类社会文明看成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存在抽象的、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普适”的社会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文明是社会现象,阶级社会的阶级分化、对立与斗争是阶级社会社会文明的阶级现象。如中国奴隶社会的青铜器——鼎,象征着中国奴隶社会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权力,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礼”治社会文明。从来不存在抽象的、超历史的、所谓“普适”的社会文明,在阶级社会不存在超阶级的社会文明。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7](P19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阶级、国家的产生看作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首要的根本的标志。他们认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经历了三个时期的社会文明,即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经历了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时期,而三大时期始终伴随着“三大奴役形式”,伴随着阶级分化、对立和斗争。他们认为,奴隶社会的文明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奴役;封建社会的文明体现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奴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是雇佣劳动制,这是一种隐蔽的奴隶制,体现了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奴役。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变成了资本家的奴隶,但这是隐蔽的奴隶制,对工人阶级实行隐蔽的奴役。表面上给了工人以“人权”,如8小时工作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示威、罢工、抗议等,但是工人绝不能威胁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必须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在这个大条件下,资本家也可以给工人一点点“好处”。所以,人类文明的三大时期,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伴随着“三大奴役形式”,这就是从奴隶社会的奴隶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的农奴制社会文明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制社会文明,这“三大奴役形式”始终伴随着阶级剥削和压迫。所以,任何人类文明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绝不能用抽象的、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所谓的“普适文明”的标准衡量一切具体的社会文明。
第三,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对阶级社会文明进行深刻分析,揭露了阶级剥削社会的社会文明是建立在阶级对立、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基础上的文明。
恩格斯指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7](P196-197)“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7](P19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奴隶社会“古代文明”开始,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文明”,都是建立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基础上的社会文明,其基本特点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他们认为,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一切社会文明都会打上阶级的烙印。那么,资本主义社会到底是“文明”还是“不文明”?从表面上、形式上看,好像是“文明”的。有什么议会、投票、普选等“文明”。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文明”中,工人阶级只要触动到资本家的根本利益,触动到他们的政治安宁,资产阶级就一定会使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1871年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一些国家的反共立法,就是明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剥削社会中,剩余价值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制度的基础,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剥削上。
第四,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以最彻底的历史辩证法阐明,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相对前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进步,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每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相较于前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文明都是进步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就,给予了高度的、历史辩证法的、应有的评价。他们肯定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3](P90)当然,在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所具有的历史的局限性和反动性的方面。
第五,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科学地预见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即共产主义社会文明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历史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斗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是“旧文明的最后阶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新的文明形态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说,共产主义社会文明就是要消灭阶级差别,消灭阶级对立,让每个人真正地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科学审视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明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准备阶段,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以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的性质、特征、状况,概括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而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总看法、总观点。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历史地、辩证地、具体地认识社会文明问题,对社会文明做出一个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文明”给予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他们涉及文明问题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看来,“文明”应当是社会进步的性质、状况和程度的标志、体现和概括。只有完整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的科学定义,才能真正地搞清楚“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什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伟大意义。
三、增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
从理论上彻底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实践上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战略构想和重要论述,就会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什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什么别的社会文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是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形态,是将来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形态与观念文明形态有机统一的社会文明,是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文明。
人类社会的文明分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一类是观念形态的文明。如果仅仅把文明看成是精神、思想、文化,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文明不仅是观念形态的文明,也是物质形态的文明,是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有机统一,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比如,人类创造了宗教这种社会文明的具体形态,但宗教如果只有宗教教义,只有宗教思想,是不够的。它必须有物质条件、物质基础、物质担当,要有教堂、有教主、教徒、宗教法器等物质形态的宗教文明。没有物质形态的文明,精神文明、观念形态的文明就无法存在,而没有观念形态的文明、没有精神文明,物质形态的文明就失去了灵魂与主心骨,也就不存在了。精神文明、观念形态的文明是灵魂,是最核心的、最持久的。比如,中华民族延续至今,我们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抵御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态的文明。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的民族英雄、历史人物,都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内在原因。所以,社会文明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的历史的、辩证的、具体的统一。而物质形态的文明与观念形态的文明统一的社会文明,同时又是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系统文明体系,这才是全面的、进步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明。
第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战略举措,加快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
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性质,首先要从该社会文明所处社会形态的性质上来判断。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文明都从属于该民族、该国家所处的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状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首先确定文明的社会性质,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搞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更不能退回到封建主义社会文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和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民的文明,是绝大多数人的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共享、人民的喜闻乐见、人民的自觉自愿、人民的创造为原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战略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题就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这就必须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生态五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再发展、再进步、再繁荣,如果离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离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就会丧失生命力,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中华民族文明绵延至今而从未中断,就是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维持与滋养。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不注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不注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会丧失魂与根,就会中断而湮灭。要保持中华民族文明的持续发展、经久不衰,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建设,以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四是必须坚持兼收并蓄,坚持文明互鉴,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积极传播中华文明新形态,建设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定要把全世界的各个优秀文明吸收到中华文明中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文明体系,绝不拒绝任何外来优秀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既是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社会文明,也是兼收并蓄外国先进文明的社会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反对拿来主义,又反对关门主义,要批判式地接受外国先进文明,以“马学”为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五是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所谓“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现代化等于私有化”“现代化等于资本主义化”的歪理邪说,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大道。只有推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六是必须坚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文明的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特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的就是保持中华民族特殊性,失去了中华民族特殊性,也就失去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