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与思考之一·关于唯物史观

2024-06-28 505 0
作者: 姜君羊(田淑) 来源: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一、唯物主义历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社会思想史上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恩格斯把这一发现比喻为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作出贡献一样伟大。在马克思之前,在社会历史的研究上,占支配地位的是唯心主义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只从人的主观意识方面去考察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能说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其次,唯心主义历史观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不重视,认为只有绝顶聪明的人物和智者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马克思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正好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反,他批判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谬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科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简要」说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如下(为了以后说明的需要,作者特意在马克思提出的基本观点前面标明数字):

  (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于其上,并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使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3)「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宗教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它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决。」

  (4)「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只能提出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任务本身,只有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中,才会发生。」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