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改革思考

2024-05-30 1395 4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课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迈上一个新台阶,要提高一个新层次,取得更大的新成就。

  在我们的大学思政课里,有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综合在一起,力图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由于这门课是原来的三门课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区分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有关教材也是分三个部分来编写的。这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种情况是,讲这门课的教师,原来大多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人员。原来讲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师大多数已经不再讲授这门课了。而研究哲学的教师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虽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还不是内熟于心,讲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把握。这门课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则由于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一个相对低潮的状态,所以老师们感觉要讲好这一部分把握不太大,所以在讲这部分内容的课时也相对较少。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主讲这门课的教师多数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出身,所以他们在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部门的比重就比较大。这种状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课程来说,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理论的整体,过于偏重哲学部分就显得有所不足。所以无论是在教材方面,还是在讲课的整体安排方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方面,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对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整体化的教学体系,一个比较适当的方式就是从历史的脉络出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从唯物史观开始的。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如果从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开始,是比较合理的。现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是从一般唯物论开始,这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太一致。一般唯物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唯物史观则只能从马克思主义这里开始。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角度上看,《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专门论述唯物史观的著作。然后是《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如果从教科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在介绍和论述唯物史观之后,就可以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的第一阶段。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上说,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要略微晚一些。但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却是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使之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是可以把政治经济学部分放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之前的。这一安排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本身有些差异,但在理论本身的逻辑上却是能说得通的。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