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辉:特朗普的真实目的不是“要钱”,而是“索命”
美国主动发起对华贸易战不是贸易领域的孤立事件。如果没有从美国对华战略的全局角度观察,而仅仅把本次贸易战理解为美国对华贸易的孤立事件,那么中国将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极有可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一、现阶段中美关系的性质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美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美关系的性质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准确把握现阶段中美关系的性质,那么,中国就难以规划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无法认清并守住处理中美关系的政治底线、经济底线和金融底线。
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美建交之前的对抗阶段,中美关系属于“对抗关系”;第二阶段是中美建交到苏联解体之间的合作阶段,中美关系属于“合作关系”;第三阶段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攻守阶段,中美关系属于“攻守关系”,其中美国始终是进攻方,中国始终是防守方。这是当前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
在中美关系的攻守阶段,美国的策略是“可以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而中国的策略基本上是“韬光养晦,隐忍退让”。美国步步为营的拱卒策略,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将中国的军,达到推翻共产党政权、分裂中国社会、肢解中国版图、消灭竞争对手、维持世界霸权的目的。这是二战以来美国长期奉行的国家战略。美国的国家战略不会因为政党更迭和总统换届而发生变化。看不清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无法处理好中美关系的,更无法打赢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发起了全面的对华攻势。美国的政治攻势主要表现在台湾问题上突破了“一个中国”的政治底线;美国的军事攻势主要表现于美军入侵中国南海领海、制造朝鲜半岛的军事紧张状态、计划将航母战斗群停靠台湾港口等;美国的经济攻势表现在持续对华封锁高新技术出口、封锁中国资本对美国金融和科技领域的投资、发起中美贸易战等。中美之间的“攻守关系”在经济金融领域则具体表现为中美之间不对等、不对称的开放关系之上。中国开放得只剩下内衣裤,而美国仍然穿着坚实的铠甲。
如果就本轮关税贸易战本身而言,很容易让人产生美国人是向中国来“要钱”的(即贸易顺差);但是,如果从二战以来美国国家长远战略角度来看,从中美关系的攻守态势上来看,从近期美国对华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立体攻势角度来看,美国绝不是简单的要中国的钱,而是要中国的命。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者们能否及时准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决定着未来中国能否避免成为第二个被肢解的前苏联。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