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美关系缓和后仍要进行反霸斗争
以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为标志,中美关系得以缓和,有了“好起来”的迹象和希望。但是,希望不等于现实,中方提出的条件不等于美方就能接受,就真能“相向而行”。所以缓和只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阶段性现象,既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更不是中美关系的本质,我们依然不可回避中美关系中的反霸斗争问题。
首先,为了维护霸权统治,美国依然要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进行打压遏制
众所周知,同中国开展“战略竞争”是美国既定的国家战略,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美国早已宣告中国为美国的全球头号对手,并且从来也不问中国是否同意,也不管中国是否愿意,一直都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现在,美国的这一战略会因为中美关系“好起来”就改弦易辙、回炉再造吗?这样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能从媒体报道的渠道获得那些公开的信息,从目前已知的各种公开信息看,拜登当局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放弃对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任何迹象。相反,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时候,拜登总统所强调的只是要对竞争加以管控使之不走向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的基本立场并没有什么改变,这难道不是意味着美国将继续深入开展同中国的“战略竞争”吗?
既然要进行“战略竞争”,那么压制与遏阻对手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战略上对中国进行打压与遏制依然在所难免。并且从本性与本质出发,霸权帝国也不可能允许一个新兴崛起的战略大国与之并驾齐驱、分庭抗礼。否则背离了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基本的战略逻辑与历史经验,霸权国家的统治者不可能出现这样动机。因而,从基本的战略理性出发,我们看不到美国放弃对华“战略竞争”的任何可能性,指望霸权在战略上放过中国,完全不可能,继续打压遏制中国依然是未来中美关系的总体态势。
其次,从霸权利益出发,美国依然要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的主权与核心利益
中美两国各自高举不同的政治旗帜,各自都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走不同的历史道路,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在客观上说,不管中美关系怎样“好起来”,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则将是对美国资本主义的直接否定而不是有力肯定;同样,如果美国资本主义焕发生机活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远地甩在后面,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因之而黯然失色、陷入困境,就难免被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的命运。因此,中美两国所代表的两种制度、两种模式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谁战胜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在“战略竞争”的加持下还将变得更加激烈。对资本本性而言,竞争就是利益争夺的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没有什么公平合理可言。这样的政治意识深深扎根在美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脑海中,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或者是其他什么人上台,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左右和支配他们处理发展中美关系的核心与灵魂,时时反映并贯通在他们有关中美的言辞论调和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