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德国是否要抓住重新武装的机会


  在俄乌战争的强烈冲击下,欧洲各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人们不能不能不关心的重大战略问题。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欧洲各国争相提高国防费用,扩大军工生产,强化武装建设,整体上呈现升级安全政策的显著动向。这其中,真正能引发人们关注的,并非各国政策层面的变化与变迁,关键是会不会出现相关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型,譬如瑞典、芬兰,他们加入北约其意义与影响概在于此。目前看来,在瑞典、芬兰之外,更深刻、更重大的变化有可能来自德国,德国会不会利用俄乌战争这一契机来重塑自己欧洲大国身份,值得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德国从来都是欧洲举足轻重的战略大国,在影响欧洲形势以及左右欧洲战略走向方面作用十分关键,动辄就能把整个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其惊人的战略能量屡屡为历史所证明。

  但是,现如今的德国却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资质。现在的德国是一个在政治上、战略上都被严重阉割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集团在二战后给其套上了层层枷锁,在工业制造、科学技术、军工生产、国防政策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的限制,尤其是武装力量的军事指挥权,基本上被剥夺殆尽。从这个角度看,二战后的德国已大体上沦为美英法的军事殖民地,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因此,如果概括二战结束至今八十年来德国战略状态的话,那就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矮子,军事上的侏儒”。

  对于这样一种状态,德国的政客们都十分清楚明白,这是战败国与失败民族的必然归宿,由此造成的悲剧只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来加以稀释淡化,而不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说发生的那样急于战略翻身翻案,这是前后二次世界大战带给德意志民族最深重的教训。因此,二战结束的几十年来,尽管历史的风雨已经多番涤荡,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漫长的轨迹,但德国总体上依然遵循美英集团所设计的框架与轨道来发展自己。这期间,德国并不是没有重回大国地位的任何冲动,他们一度想借助欧洲来包装自己,把自己包裹在欧洲这个大框架中,搞什么欧洲一体化,用欧洲战略自主来实现德国的战略自主,力图通过曲线与间接的方式使德国重塑自己在欧洲的支配地位。

  但是,只要稍具战略头脑的人都可一眼看穿,所谓的“欧洲自主”其实就是德国战略崛起的代名词,没有德国自主就没有欧洲自主,这是连傻子都知道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所以盎格鲁——撒克逊集团一方面在欧洲内部安插形形色色的特洛伊木马,一方面直接动手破坏欧盟,将欧盟在战略上也予以阉割。这样一来,德国的小算盘就被很利索地清零了,刚刚燃起的那点大国热情也被无情的浇灭。应该说,在重新走大国道路这个问题上,德国人的操作十分谨慎,并没有因为冷战胜利实现两德统一就变得张牙舞爪,总体上一直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顺便说一句,在这一点上,德国的战略厚度要比日本强得太多了。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