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运:说一说“方方日记”错误的“理论”基础
最近“方方日记”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个日记,在社会上形成批评与推崇的两个誓不两立的阵营。为什么“方方日记”能蒙蔽很多人(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也就是现在五六十岁的“知识分子”)呢?“方方日记”做为一种反映武汉、湖北、以及全中国的抗疫斗争的一种“文学”形式,都底错在哪里呢?其实,就算她的动机和立场都没问题,她所遵循的理论基础就已经是错误的了。方方她们所用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思想方法”)正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庸俗唯物论)”。总之,都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是骗人的。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文艺是要为人的生活服务的。
文艺是人的头脑、思想、心的产物。而头脑则是用来指导人的行动的;人们的实践应该在自己心的作用下、文的引导下更加合理、更加成功。这就是人的“心”与“物”(客观实践)的辩证关系。
所谓的文艺,是要为人们的现实的生活服务的,是用来鼓动和引导人们向前奋进的(如果是干扰、破坏、阻碍人们的生活,阻挠历史的前进,那就是反动的东西)。要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就要歌颂真、善、美;同时也要批判假、恶、丑。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对正确的事物的歌颂,而没有对错误的事物的批判,其所歌颂的正确的事物永远也树立不起来。如果只有批判与揭露,而没有去弘扬应该弘扬的东西,人们就会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奋斗的方向。比如,要想歌颂人们义无反顾的抗疫斗争,要想促进人们去战胜病毒,就必须得批判像方方这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扰乱军心和民心、喝倒彩式地宣扬失败主义。
二、文艺,一定要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所谓的要来源于生活,就是要坚持唯物主义!就是要真实、要接地气、要从实际出发、要能被普通的群众所理解;就是作家要深入到人们的火热的奋斗生活中去(也常叫体验生活、采风);要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情感,而不是凭道听途说搞创作。
别人的说辞是他当时当地的思想的产物;是从那个人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是有其特定的看问题的角度与立场的;任何人看问题都是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的;都是有其局限性的。比如说盲人摸底象,某个盲人说:“象就像一根柱子!”作家、理论家、学者、画家,不能坐在办公室里,不去考察现实中的象的生活,不去真正地认识象、分析象,而就依据这一句话,就把象描述成一根柱子吧?又比如:有人当时刚好身处在晚上的时间,然后在朋友圈中说自己周围一片黑暗。你不能就依据他所说的而把整个地球都描述成一片黑暗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