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被贱卖的稀土
3月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提到:“我们现在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这是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
好东西被卖出白菜价,这确实蹊跷。
以一直被卖超低价的内蒙古稀土为例。
在包头市黄河大街上,“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简称“包头稀交所”)一直是是国内稀土“明码标价”的交易所。
在那里,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种稀土产品的交易量和价格,展现着稀土系列指数和价格走势。
包头稀交所董事长李振宏曾说,国内稀土企业交易绝大部分通过双方协商交易完成,真实成交价格就像“袖筒里掰手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国内一家稀土生产企业负责人也曾坦言,公司一直采用传统贸易方式,稀土定价由公司领导内部开会决定,“就是靠低价竞争,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及下属企业,在销售环节仍各自为战,贸易方式传统,成交价格不透明,行业内部竞争混乱。
还有就是“黑稀土”的问题,其交易是稀土市场另一乱象。尽管近几年国家持续整治打击“黑稀土”,但假借废料回收、进口稀土名义盗采偷卖的“黑稀土”仍屡禁不止。
2019年全国稀土开采量配额控制在13.2万吨,但实际产量大大超出。据业内估计,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稀土中,来源不明、生产指令性计划外的“黑稀土”,已经超过一半以上,导致供过于求,加剧稀土低价外销现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六大稀土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也明显下降。其中,北方稀土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从2011年最高72.8%,下降到2019年的10%左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拥有稀土资源与市场两大优势地位,但一直没有取得相应的稀土定价权。
李振宏说给出的原因是:“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稀土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客观价格形成机制。”
其实早在2011年5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内蒙古就批准成立了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由北方稀土、中铝稀土、五矿稀土、国储中心等13家稀土骨干企业、机构共同出资组建,当时此举被视为中国稀土产业谋求国际定价权的关键之举。
此后,国内相继设立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等平台。
然而近十年过去了,国内稀土交易依然是线上线下“两张皮”。
目前,全国稀土企业在公开交易平台上的交收量微乎其微。2019年,包头稀交所的实际交收额仅13.3亿元,交收量仅0.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