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不是消费节: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面包加玫瑰》

  当我们前进

  前进在美好的时光

  在成千上万个昏暗的厨房

  和灰蒙蒙的厂房里

  我们感受到

  突然照射进来的和煦阳光

  为了要人民听到我们的歌声

  面包加玫瑰

  面包加玫瑰

  当我们前进,前进

  我们带来更美好的阳光

  妇女的觉醒

  意味着一个族群的崛起

  在别人休息的时候

  不再有苦工和临时工在辛苦劳动

  我们要分享生命的荣光

  面包加玫瑰

  面包加玫瑰

  一首《面包加玫瑰》之歌将我们带入了纺织女工的生活,她们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厂房里,流尽了汗水与泪水,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拿起反抗的武器。

  “妇女”——一个带有鲜明性别色彩的词汇,当前许多人将其理解为已婚、年老,这是非常片面的,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因此,年轻女性不应该将妇女看作是年老色衰的象征,更不应该以过女生节为荣,以过妇女节为耻。

  在联合国介绍国际妇女节的网页上,把“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

  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B工活动此起彼伏。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人组织的建立。

  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活动。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十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和享有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

  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

  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举行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参加者有9万男女工人。

  后来,该运动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专 制制度的起 义……

  由此可见,妇女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关爱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相互尊重,更是要求优良的工作条件和薪资以及政治上的选举权,在那个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其意义更在于反帝、反封建等,这才是“妇女节”的含义!

  如今的妇女节,往往成了商家促销打折拼销量的日子,打着关爱妇女的旗号,卖着产品,收着钞票。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别提妇女节了,就是国庆节,五一劳动节,不都变成了消费节了吗?现在有了最大的消费节,11.11日光棍节。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