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走红│一个人的逆袭与一群人的挣扎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答谢红遍网络,因为他悲惨的身世和努力拼搏的样子感动到了网友。

  而三个月之前,有一位和黄博士同样身世凄惨的山里娃——墨茶,结局却迥然不同。

  我不禁在想,究竟是墨茶还是黄博士,更能普遍反映山里娃的命运?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而央视的观点则比较典型,该评论强调“拒绝怨天尤人,奋斗成就人生”,同时批判一下颓废懒惰的“三和大神”们,满满的正能量。评论区的不少读者表示自己有类似的经历,要学习黄国平博士,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笔者感动之余,心情也颇为沉重,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太难了,都二十一世纪了,在我们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些没能考上大学的山里娃、农村娃和打工人的娃,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这些娃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仅仅是由于他们不努力吗?

  究竟什么才算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上了大学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吗?

  央视说得对,社交网络泛滥着“二十岁年薪百万”的“假鸡汤”,而“假鸡汤”已经骗不了人了,真正的正能量才能鼓舞人心。那些无名之辈,要像这位真正实现了逆袭的偶像学习。

  加油吧,少年们!

  然而,努力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长者有句至理名言:“一个人的命运啊,不光要看个人奋斗,还要看历史的进程”。

  显然,不努力一定没有出路,而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

  决定个人命运的,除了个人奋斗,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进程。

  举个例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唐太宗李世民上任之后做了一件大事。他命令手下修了一部《氏族志》,把全国各地的有名望的家族统计了个遍,将氏族分为三六九等,李氏一族当然名列前茅。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氏族就是社会上的名门望族,皇亲国戚、地主贵族、富商大贾等等,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四大家族”和氏族也比较类似。

  唐朝实行科举取士,有资格参加考试的是学校(国子监)的学生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自学成才,官府推荐到吏部考试的人)。

  国子监招收的大部分是官宦子弟,民家子弟当然绝大部分也只能出生于富人家庭,例如地主或富商,和绝大多数的农民子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而走推荐的道路乡贡,几乎没有上述氏族中二百九十三姓之外的子弟。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被统治者农民阶级,即使再努力,也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除非他们学习朱元璋、李自成。

  相比于更加腐朽的魏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门阀制度,唐太宗的科举考试只是扩大了中小地主阶级的上升渠道,与普通人无关。

查看余下4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