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全球政治经济学
导 语
中国生产的疫苗,一半输出给发展中国家,而英美两国给发展中国家的输出几乎为零。
富裕国家争夺疫苗、拒绝放松专利保护,导致贫穷国家不能及时地防御新冠病毒。这也将延长新冠疫情的蔓延时间,即使是富裕国家也不能幸免。
本文揭示了富国、WTO,盖茨基金会等各方在疫苗流通问题上令人切齿的表现。
作者 | Jayati Ghosh,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教授
译者|守拙、子萌、惊雷
校对|沈 蕾
责编|惊 雷
排版|侯 米
墨西哥埃卡特佩克镇,排队等待接种新冠疫苗的老人(2021年2月22日) |图片来源:Jose M. Ruiz/Eyepix/abacapress.com
新冠大流行有几点不同寻常之处:
富裕国家(特别是欧洲和北美)的民众受到影响也比较大;
抗疫政策的规模很大;
全球应对疫情的速度和紧迫性也是罕见的。
新冠疫情的防控与富裕国家利害攸关,这也影响了个别国家的应对措施甚至全球政策。疫苗的研发得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大力推动,他们向制药公司提供大量的研发补贴、提前预定疫苗以及提供其他支持。
这促使了多种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其中一些疫苗甚至获得了更快的监管批准。通常来说,疫苗的开发和批准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检测所有可能的接种反应往往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但一些新冠疫苗在三期试验完成之前就获得了官方批准。即使是在美国和欧洲,疫苗监管进程也加快了,不仅抛开了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而且也不再检查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尽管有这些积极的政策,新冠疫苗的生产和分配仍然暴露并加剧了全球的不平等。这其中有三个问题尤为突出:富裕国家公然争夺疫苗;富裕国家政府对专利权的保护限制了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利用疫苗分配来推进民族主义和外交“软实力”。
01
疫苗争夺战
有一个道理似乎是很明显的:
只有在世界各地都战胜了疫情时,疫情才会算真正被打败。
如果世界各地的人们推迟接种疫苗,就会增加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人类控制大流行的能力。即使是疫苗储备充裕的富裕国家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疫苗接种不足,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持续恐惧将会影响经济前景,进而抑制和推迟全球经济复苏。这些风险是巨大的。相比之下,如果富裕国家决定自掏腰包为全世界所有人口接种疫苗,它们仍然会从中受益。
“每个国家仅为自己着想”的做法是非理性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然而,现实却是如此。当三种主要的候选疫苗(分别来自辉瑞生物技术公司、莫德纳公司和阿斯利康公司)在美国和欧洲获得批准时,富裕国家争相抢购疫苗。这证实了富裕国家和富人会垄断任何有效疫苗的早期疫苗。因此,到2021年2月底,(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