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愤怒——有感于复旦“青椒”杀人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说“中国的命案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和世界绝大多数地方”,或许正是因此,在中国命案格外刺痛公众的神经,而比命案更具冲击力的是滥杀无辜的报复社会。
虽然老胡说我们安全得很,但是最近一系列的报复社会案件却不得不让人感到一丝紧张,毕竟随便逛个街都可能莫名其妙地去见了上帝。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对着电子屏幕接受海量信息,但影响力再大的社会热点对人们来说也是过眼云烟,很快又被新的热点所覆盖。再大的瓜,人们最多也是让他刷屏朋友圈,吃两口就扔掉了,毕竟更大更香的瓜还在后面。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狗熊掰棒子”式的吃瓜操作是每个网民的合格修养。
比如我给你一分钟,让你说出最近的三个社会热点事件,你能做到吗?是不是感到自己记忆力不够使了?
我的记性也不好,但是就报复社会的热点事件我却可以脱口而出:大连宝马撞人案、南阳攻击幼儿案、安庆街头杀人案,都是最近的新闻。
每次这样的事件一出,人们总不免批评几句,“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要滥杀无辜呢?”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罪呢,为什么要拿他们出气呢?但天不遂人愿,这样的事件仍旧频繁发生。
就在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了大规模的报复社会案件的时候,上海复旦大学一位青椒(青年教师)杀人的案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根据新闻报道,该教师叫姜文华,39岁,留学美国的海归博士,是非常优秀的一位知识分子。当学院的党委书记向他宣布不再续聘的时候,被他一刀封喉。
如此优秀的人才何至于杀人行凶呢,而且还把党委书记给杀掉了?
他自称长期受到该领导的不公平对待,而被解聘只是杀人的导火索。由于现在高校实行“非升即走”的聘任制度,也就是青年教师在学校工作六年,考核合格才能继续留任,否则便得卷铺盖走人。
此项制度使青椒们苦不堪言,他们不仅得付出高强度的劳动,还得会“来事儿”,跟领导搞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像武汉大学,某年聘用了100多位青椒,最终只留任了4个,可以想象其中有多么大的压力。
当下,一则普通的命案当然引不起舆论的关注。普通人走投无路做出极端的选择人们可以理解,但令人们惊诧的是,如此优秀的人才,竟也走投无路被逼上了杀人行凶的道路。新闻里的生活是多么美妙,而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人们更加津津乐道的是该教师没有选择无差别的报复社会,而是精准地实施了报复。有的人感慨道:“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愤怒”。大概意思是知识分子比普通人高人一等吧,冤有头,债有主,没有滥杀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