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说说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
何新先生说,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美元-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并一如既往地反对人民币汇率按照国际货币汇率情况变化即俗称的升值。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写过文章。本文,只讨论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究竟是不是汇率,应该是什么。
所谓焦点,就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地方。我们知道,当前,由于传媒的发达,舆论是可以操控的;所谓舆论焦点,也是可以人为控制和制造的。比如,去年以来,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方方日记、瑞德西韦、群体免疫、美国应对疫情准备最充公、美国免费医疗,居然都可以成为舆论焦点,张伯礼很难成为舆论焦点,中国抗疫的英雄、成绩,很难成为舆论焦点。近年以来,我们在当前中国舆论、媒体、教育、宣传等思想传播机构基本上都掌握在资产阶级特别是买办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在主流知识分子多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依附于资本特别是买办资本、听从帝国主义指挥或者控制的情况下,中国的舆论焦点、社会焦点问题,也是买办资本为维护自己的殖民利益而由其控制的买办媒体、买办教育、买办宣传、买办文人制造和控制的。中国抗疫行动、中医中药、中国作业,成绩突出、非常伟大,但是,可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媒体的焦点吗?关于样板戏、文革期间的经济金融成就、科技成就,作为社会主义农村集体所有制代表的南街村、七里营小刘庄、河北省的周家庄等等,可能成为舆论焦点吗?人民币上世纪70年代就曾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样的事,要千方百计地掩盖,尽量不要让人知道。不可能。相反,尽管小岗村很烂,却经常成为舆论焦点。
按照我的经历,我第一次提出人民币曾经从1970年春季广交会上就是对英、法、西德、瑞士贸易的结算货币,遭到若干专家的嘲笑: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怎么可能成为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结算货币。似乎我缺乏常识。即便我向其展示《中国银行行史》的有关内容、《参考消息》的报道时,其人还矢口否认。倒不是这些人顽固,而是说,人民币曾经的中国对外贸易的支付、结算货币,居然没有人知道。这才仅仅是四十年前的事,当事人都还在,如此重大事实,居然被掩盖得如此严密。中国教育、舆论、媒体、宣传对社会认知的扭曲能力,叹为观止。
就是说,舆论焦点的形成,是个人为的、主观的问题,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结合中美关系的实际,我们应该能够明白,攸关中国主权利益的重大问题,我相信,帝国主义及其豢养的买办资本势力,是要千方百计不让其成为舆论和社会焦点的。
现在,何新说,汇率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我想,也是一种误导:汇率虽然很重要,但在现实的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还不是汇率,而是别有其他。所以,汇率成为了焦点,而“其他问题”却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之所以将这些真正攸关中国主权利益的问题排除出中国人民的视野,也是为了防止中国人民思考这些问题、防止引起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殖民中国的警惕和反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