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新兵不训练,直接上战场?
很多人看电影《长津湖》,都有一个疑问,新兵伍万里是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军事的平民、毛头小伙子,为什么能够直接上前线?
实际上电影里讲了,他们入朝之前已经在山东某地整顿训练了,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讲那么细。
共产党的军队,没有新兵是完全不训练直接上战场的。
更重要的是,1950年,解放战争刚刚打完,全国有550万左右正规部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的百战老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电影中的伍万里是个另类,而伍千里、余从戎、谈子为、梅生、平河、雷公才是主流,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抗美援朝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电影短短3小时展现不了一个新兵的训练、成长,你要看几年前的电视剧《三八线》,主角就是两个志愿军新兵,一个是前线战士,一个是汽车兵,出发之前,都在国内训练了一段时间,一个练射击,一个练开汽车保卫物资运输,但更重要的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进了连队时候,还会安排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传帮带”,让新兵尽快成长起来。电影《长津湖》中,带伍万里的老兵,就是胡军饰演的“雷爹”,当然这段情节讲的有些浮皮潦草。
真实历史中,和伍万里类似的,是神枪手张桃芳,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兵,1951年三月入伍,接受了两个月的射击训练。
张桃芳21岁加入志愿军,不是天生的神射手,他上战场之前,其实没有怎么摸过枪,第一次打靶的时候,三发全部脱靶,气的连长骂他“连吃三个大烧饼”。
后来,他就笨鸟先飞、勤学苦练,整天端着空枪,反复练习举枪动作,瞄准远近不同的物体,不停扣发扳机,寻找感觉;他用破床单制成两个沙袋挂在手臂上练习臂力,练到最后,他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轻松举枪射击。
夜晚,战友们常见到张桃芳拿着空枪在坑道中对着晃动的油灯练习瞄准。
1953年,张桃芳在前线第一次狙击实战,也就是在上甘岭597.9高地,准备射杀对面的美国鬼子,“最近离敌人不到100米,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眼睛是蓝的还是黄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结果张桃芳连开十几枪,都没有击中目标……
第二次倒是打中了,但却是因为一激动没有给提前量,子弹错过了瞄准目标,把第二个敌人干掉了……所以,上甘岭的“冷枪之王”也不是一天炼成的。
张桃芳这样一个“菜鸟”,后来在上甘岭上大发神威,32天中,他一个人用着一支无瞄准镜的只有弧形标尺的莫辛纳甘1944型卡宾枪,用436发子弹,共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
没有人生来就会战斗,会打仗,会干革命的。天赋很重要,但还需要艰苦的训练、血与火的实战磨练。
《曾志回忆录》中写到年轻的叶飞,那个后来威名赫赫的新四军、解放军名将叶飞,在早期打游击的时候也很没有经验,听到子弹嗖嗖从头顶飞会缩脖子,但是看到子弹噗噗打在脚前面,却没什么反应……但并不影响他日后成为战功赫赫的解放军上将,打仗嘛,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其实,我军的训练一直是自成体系的,别说志愿军了,就算当年的红军,新来一个“红小鬼”,都要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当年大革命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讲习所”,就是一个训练农军的地方,不但教农民学习政治,还教农民走队列、瞄准射击。
直接把新兵拉壮丁送上战场的,那是蒋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