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马克思主义“科学”在哪里? ——学马列,识别真、假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何谓“科学”? 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据此,“科学共产主义”,就是指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理论。

  其实,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共产主义思想就已问世。如16世纪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主张建立的“千年天国”,就是希望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个理想社会。其后,又有托·莫尔的《乌托邦》和托·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论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国”。到了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了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此处的社会主义可视为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语)。

  概括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共产主义,都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恶,抨击私有制社会“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不公正与不合理;主张建立公有制社会,实现“人人平等”、“一切人都应当劳动”;圣西门等还提出了用统一的社会生产取代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许多天才设想,后为马克思主义所吸收。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所有上述共产主义理论,都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因此,它们也就不能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反对以革命手段来改造社会,只寄望于统治阶级某一天能够“突然醒悟”、大发慈悲“爱心”,自觉地完成所有制的改变,建立理想社会。然而,再美好的理想,如找不到一条通往目标的正确道路,最终都只能沦落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肩负着埋葬资本主义与缔造新社会的历史使命。

  比较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的区别,其实它们所要建立的理想社会——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的手段、途径是不同的。前者主张依赖人类的“爱心”去实现——以唯心主义哲学指导;后者则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方式去实现——以唯物主义哲学指导。

  那么,上述两种共产主义,究竟那一种是正确的呢? 对此,只有历史才能作出权威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共产主义,虽有美好愿望,且已存在了三个多世纪,因为不懂得阶级斗争规律,因而它始终只能是一种空想,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唯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共产主义。历史业已证明,正是凭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坚持了阶级斗争学说,1917年与1949年,俄国和中国才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主义由革命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查看余下4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