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分配两极分化已成定局?
高校的分配两极分化已成定局?
——给某些高校党委领导集体扯扯耳朵
说正事之前,老衲先奉献一段伤心小曲,改编自太平歌词《探清水河》: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就遮满了天。在其位的明阿公,细听我来言呐。此事哎,出在了中国大学里边,大学里的管理层,多数是学奸呐啊……
中国教育基本是公办,公办学校最有条件率先垂范社会主义民主治理和按劳分配的宪法原则。不成想,如今这里却成了既得利益者的私家田,话语权和收入分配都严重两极分化。其中,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既是较为显性的问题,也是最为要害的关节。
中国教育不需要那些不明所以的“改革”,它亟需革命的行动,打破盘根错节的“学奸”名利场。几年前老衲曾写过一篇小杂文,调侃“高校领导八成都是哪吒”,如今这个状况还在恶化。这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搞两极分化,是要将“忘记初心、不要使命”一条道走到黑。这样讲是不是有点过了头?有人替我担着心。有事说事,怕什么。说错了您批评。说事情讲究三点,一看事情的真假,二看问题分析的对错,三看有无解题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分配两极分化的真假
对这个事情的真假,我相信大家都有判断。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提供充分确凿的证据资料。就个人观察所及,我没有理由认为它是假。老衲几乎可以断定,该命题为真。
(唉,那些“可靠的”数据,又岂是我这等“光头教师”能够得到的。老衲确也为此努力过,甚至曾以校教代会代表的身份,请求有关部门提供我校收入分配数据,结果是没有任何结果。老衲因此请求辞去教代会代表之职,结果也是没人搭理,不过我的代表之职就此无疾而终。老衲也是急了眼,既然无处说理,那就“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列位明公,且听我言的是否符合您的真切感受吧。)
(一)老衲的切身感受
我不清楚那些个名校的情况如何,媒体和网络也偶尔有相关信息流出,但还是不敢据此就管中窥豹。老衲能有的“资料”,充其量不过是我自己个人的、还有我了解到的其他老师的一些情况,一些“并不确切,但十分真切”的情况。
本人现就职于安徽某商贸类百年老校,今年五十二岁,副高职称,算得上是兢兢业业教育教学、(可能)有一定学术能力的普通教师。家里有五口人,爱人也在一所高校当教师,父母是农民,二老年事已高,另有正在求学的小儿。总感觉,这几年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学校的办学经费也水涨船高,但是我们家的日子却过的越来越紧吧。
我校普通老师的收入,大概有近三年或以上的时间基本没有变化。以我为例,每月可支配收入(含绩效工资等)约五千上下。最让我翘首以盼的是年终的国家补发工资,那是我家改善生活以及存钱预防意外的唯一指望。据了解,我校青年教师,还有好多合同制的辅导员,他们的情况更可怜,有的月可支配收入大概就三千左右。要知道这些年轻人都正处在用钱的时候,都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日子可都怎么过。老衲对这种境况好有一比,我们就像是被扔到沙漠里的土拨鼠。渴不得饮,饥不得食,只能梦回大草原。真是憋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