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游:教育领域怪象


  近年来,在教育的高中以下范围内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补课、补习、课外辅导、线上辅导、线上教育如同狂风暴雨般地向学生们扑来,向学生的家长们扑来,这不仅意味着要大幅度地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也违背了我国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的基本要求,更为严重的是它还有可能较大幅度地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致使学生家长的收入与支出呈现某种不平衡,或者被迫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收入一定时,这导致的后果是普通百姓们的其它消费能力有所降低,消费更多地偏向教育领域,从而有可能影响到其它领域的正常消费,或可进一步影响到其它领域的生产,或许还多少干扰到正常的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正常的社会发展。

  问题并不局限于此,大家因此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教育竟然需要这么多的类似补习的教育形式吗?难道我国的教育要出现两大分支,一支系学校正规正常的教育,一支系课外的补习辅导类教育?

  我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从恢复高考到各级教育的各种形式改革可谓一直没有停止过,总是说这需要改革,那也需要改革,但若我们要问一句,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什么?是减负还是大幅度地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是提高教育质量还是提高家长的教育支出?是需要在正常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再来形式繁多的各种补习、补课等等类似的教育形式吗?

  如果这些课外的各种补习补课辅导等等继续发展,普通百姓们口中的三座大山之一的教育投入是不是还要继续向上攀高?由此是不是还要继续推动教育的商业化?这是当初教育改革的初衷吗?如果这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或许不是离教育改革的初衷越来越远,但明显地是在逐渐偏离。

  其实,疑问并未到此为止。各种补习、辅导、补课、线上教育与辅导的大规模出现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学校的正常、正规教育不能较好地完成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内容?或者说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不能掌握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内容,非得靠补习类的教育形式来弥补?

  或者说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的正常、正规教育不能满足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要求?是不是学校不能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通过接受学校的教育,为下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或走上社会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生基础?

  今天我们的学校难道不能通过学校这一教育形式包括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种种教育,让学生们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必须要以各种类型的补习来作为补充?

  无论对这些疑问的回答是肯定或否定,在高中以下的教育中出现大规模地补课、补习、课外辅导、线上辅导和线上教育的现象反映的仍是我国教育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不是出在家长身上,而是出在学校身上。

  如果是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靠补习、课外辅导这类的教育形式能解决学校教育出的问题吗?难道不需要从学校本身找原因、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却另外“增砖添瓦”?

  或许有人会说,课外的辅导、补课、补习这类教育形式只是对正规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代替。这没有错,若是个别极少数学生去接受这类教育形式无可厚非,可大家看看这种教育形式的各类广告铺天盖地地出现,难道这只是一种补充吗?如此大规模的补习、辅导类现象的出现似乎不是一种补充的表现,大有喧宾夺主的气势,这也意味着学校的正常、正规教育还真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反映,这些年的学校教育似乎有“教不严师之惰”之嫌。这就产生出一个悖论,究竟是“师之惰”而产生出补习、课外辅导类的需要,还是因补习课外辅导类的出现导致“师之惰”的出现?

  一些人以为,既然有这么多的补习辅导类的教育形式,学校的教育或教师还能不能尽职、尽责、尽心地放在学生的身上自然是有疑问的。

  已有一些家长在抱怨,学校的一些教师不再把心思放在学校,放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了,很多本该教师的责任却都推到家长身上,似乎教师本职是一位指导者,是指导家长对孩子、也就是对学校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职吗?这是学校教育的初衷吗?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变身为“教师”,教师变身为“指导”,已不止是让教师的职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还意味着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本质上与其它职业一样是为赚钱而来的,这离教书育人的说法拉开了距离。

  也许有人会说教师有权获取劳动报酬,为劳动报酬也就是为钱而来没错吧?当然不错,任何国家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和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权利。但任何岗位或职业都有本行业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的职责,作为教师的劳动就是履行教师的职责,若没有履行好这一职责恐怕就不能这么说。当了“指导”应该拿的是指导的报酬而不是教师的报酬!

  问题是教师的工作性质是不是变了,学校的性质是不是也变了?这使学校变成为经营性的企业性质的场所。不管这里有多少合理性,现在把教师就变成指导者不妥,把学校变成为经营场所更不妥!

  若如此,这就是商业经营教育,结论自然就是无钱无教育,老夫子的那个有教无类渐渐远去矣。

  若从补习辅导类机构的角度来论,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他们的活动或者说搞的“教育”是一种商业经营还是为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应运而生还是见缝插针?

  如果是商业经营他们是为利而来还是为教育学生而来?作为一种商业经营可能是为教育学生而来吗?当然,这也可以说成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典范”。

  但从他们的收费标准来看,似乎“秤”是大大偏于一边的,让人感觉奔着钞票而来的动机是主导的,这能把教育办成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在当今的学生中有没有不参加任何补习、补课、课外辅导或线上辅导的?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问一下所有参加补习、辅导类的学生,通过参加这种教育方式所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是不是与收获相等?

  就学生的整体而言,补习、辅导的必要性究竟在哪?所有的补习辅导对学生整体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不参加补习确实不能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知识?

  过去,人们普遍担忧我国教育商业化的趋势,没成想这一趋势不仅越来越明显,由于课外辅导、补习类的大规模出现,教育商业化甚至还有扩大范围、提高“水平”,增加“能量”的表现,这难道不会让学生们的减负,家长们减少教育支出变成一句空话?

  学生究竟应该重视学校教育还是应该另辟蹊径?或者说如今的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到补习成为一种学习的必要?

  我国的教育走到这一步是不是哪出了问题?是不是因高中以下教育的一些私有化,是不是因教育的一些商业化?

  如今,到了限制大规模地出现课外辅导、补习、补课、包括所谓的线上辅导现象的时候了。

  由于补习、补课、辅导类教育形式的大规模出现,我们不知道学校教育有没有危机感?或者说学校的教育堪忧?学生家长们的荷包堪忧?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