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经济发展理论纵横谈

2021-07-03 1402 0
作者: 叶风尘 来源: 红歌会网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学界争议了很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生产能力的增长,另一种观点,就是认为经济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的增长。后来,随着凯恩斯对GDP的定义,后者占了上风,争议才告一段落。实际上我们今天看起来,前者其实才是大局观,后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经济增长的理论的辉煌时代是古典经济学时代,那个时代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比如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马克思的两部门生产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建立以后,经济学转而研究均衡问题,经济增长理论消失了。直到上世纪40年代哈罗德多码模型的出现,后来又经历了50年代的索洛模型,80年代的内生增长理论。目前,关于经济增长,普遍认为有三个驱动因素: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效率;技术的发展。

  有人说,西方经济学就像天气预报,它的方法论就是把窗户打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个特点,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哈罗德多码模型建立后,他们看到了资本和产出比例的不一致现象,所以提出了索洛模型,认为资本和劳动是可以互换的。再后来,他们又看到了技术的巨大进步,所以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看成了一个变量。无论他们怎么变化,哈罗德多码模型的基本思想没有变,就是认为经济的增长,应该正好满足储蓄的要求。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投资和储蓄两大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这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世界的发展,是不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定会存在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主流经济学拒绝马克思主义,批判剩余价值理论,导致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失去了剩余价值这个最珍贵的武器,只能被动的描述这个世界,不能揭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更不能用于指导实践。那么,经济增长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效率或者技术的进步,不过是资本积累的升级或者变化而已。不管它怎么变化,所有积累的源头一定都是剩余价值。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本质上就是历年的剩余价值演变的结果。只不过,这种演变的方向不是唯一的,所以同等的剩余价值存量,我们能够得到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不一样的。在技术既定、产业不升级、没有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下,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剩余价值的存量总值。

  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总量的最大化,其实就是追求生产能力的最大化。要实现生产能力的最大化,我们应该在以下三种模式:资本、效率、技术中选择一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究竟谁的速度最快呢?当然是越简单的模式,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如果这个国家是纯粹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没有任何资本,那么理论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无限快的。受人口限制,所以最终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过是人口增长速度而已。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