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陷入殖民经济陷阱的根源
市场经济主要依靠市场交易来完成各种产品生产和分配,满足人们的需要。与单纯的命令经济或者说官僚经济相比,一般看来,市场经济不是少数人决定发展方向的经济,而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都参与的经济。普通人可以利用手中的货币,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物品,从而影响生产。无人问津的物品,就不可能被社会大量生产。相反,人们竞相购买的物品,如果供不应求,就会价格上涨,利润大增,从而推动人们增加生产。
人们依靠手里的货币来影响生产,但货币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人为制造的。历史上,虽然人们使用了很多产品当货币,但它们数量有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少。在工业发达的现代社会,分工很细,市场交易的规模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农牧业社会。人们需要使用的货币量,也都远超农牧业产出。因此,现代各国使用的货币,基本都是人为制造的纸币。
过去美国和西方各国都发行承诺可兑换黄金的纸币,但这不过是一种欺骗,实际上,美元等西方货币的购买力都是不断自动下降的,到1971年美元购买力不到1933年三分之一,但美国声称美元保持1933年规定的含金量,却不实际兑现,实际是借人为规定的美元高含金量带来的高美元汇率,从而可以增印美元,低价购买西方盟国物资,致使西方各国损失惨重,通货膨胀难以抑制,1971年5月开始,美国的西方盟国都先后发布行政命令,禁止银行兑换美元,加上各国法律都禁止使用他国货币交易,维护货币主权,从而在对外贸易中终止使用美元。
当时美元贬值十分严重,按照黄金或石油价格计算,在十年内都贬值25倍左右,当时欧美报纸报道,连当时欧洲的乞丐都不要美元。相反,没有含金量的人民币却十分稳定,各国反而在与中国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据中国银行行史介绍,到1973年秋季广州交易会,中国对外贸易63%使用人民币结算。至此西方长期使用的货币含金量骗局也就破产了。此后,各国都使用纯粹的纸币当货币了,不再人为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是毛泽东时代用实践证明,使用单纯的纸币,就可以保持物价的稳定,超过西方号称是有含金量的纸币,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人类再也不需要花费巨大劳动开采地下的黄金用于制造货币了。更重要的是,黄金主要控制在西方手里,第三世界国家不在需要黄金,就可以发行纸币,就可以摆脱西方的货币控制了,从而在经济上摆脱西方控制,走向独立。
人们使用的纸币有两种,一种是央行发行的现钞,又叫基础货币;另一种是商业银行发行的衍生货币,它是基于基础货币发行的,是人们将手里的现钞存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可以增发衍生货币给存款人,存款人就可以使用衍生货币支付交易,这个衍生货币,实际就是商业银行提供给存款人的各种银行单据,例如,企业交易主要使用银行的转账单,或者干脆改变银行账户中的存款数字而实现转账;而存款人的现钞就归商业银行所有,由商业银行贷款给企业或个人,企业或个人又可以将这笔贷来的现钞存银行,继续增加衍生货币。为了限制衍生货币发行量,通常央行都会要求商业银行将部分现钞上交央行做准备金,否则商业银行就可以发行无限多衍生货币了。如今企业和个人都很少使用现钞,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现钞仅几万亿,不到衍生货币5%。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