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新冠疫情 何时结束难料

2021-12-17 1738 0
作者: 望远镜 来源: 红歌会网

——对近20个月世界疫情走势分析结果之三

  新冠疫情的未来变化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的变异时间地域和方向、各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世界人口的流量流向、严格的防控措施坚持时间,以及疫苗防治效果等等不确定因素。因此,至少在目前尚难预判未来的疫情走势,更难预测疫情何时结束了。

  、新冠病毒变异时间、地域和方向不确定,包括:

  一是变异快,且变异速率不确定:高等生物通过突变、遗传、自然选择,进化出新物种常以“百万年”计,而新冠病毒变异出新种却以“月”计。全球的新冠, 即使从2019年7月美国德特里克堡病毒实验室的泄漏事故起算,到今年1月仅19个月,就从1种原始毒株变异成9个变种。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等4个传播较快的“需要关注”的变种,和埃塔等传播较慢“需要留意”的5个变种。平均2个多月出现1个新变种。上月(11月9日)又在南非发现了属于“需要关注”的,命名为奥密克戎的第10个新变种。此外还有一些不够上述2个级别的变种。变种出现的间隔时间,有的1个月出现两个,如去年12月发现埃塔和拉姆达两个变种。有的间隔10个月,如缪毒株和奥密克戎的发现,分别于今年1月和11月。今年8月研究发现:德尔塔“已在印度和以色列等国产生了至少12种突变体”。英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几乎一周变异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高50%以上。注1

  二是变种出现的地域不确定:新发现变种的国家,包括亚洲的印度、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而非洲的南非竟然新发现贝塔和奥密克戎两个变种;

  三是变种的传染性和毒力的变异方向捉摸不定:有的传染性变强,有的更易逃避免疫,也就是更不怕疫苗。其中去年10月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变种,变得既增强了传染性,又易逃避免疫,即所谓“双突变”。 最近发现的奥密克戎,有的专家认为“猛于德尔塔”,因为其刺突蛋白(又称S蛋白)的突变达32处,为德尔塔毒株在该处突变数的2倍。而刺突蛋白是帮助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衣壳蛋白,也是人体免疫细胞据以识别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所以更易传染,且更易避开疫苗;注2 但有的专家认为奥密克戎将开启“流感化”传播,新冠疫情或迎来“拐点”。虽然流感季节在全球每年可引发3~5百万人住院,并导致29~65万人死亡,但毕竟只是季节性传染病,从而使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注3 总的看来,突变可能增加传染性,提升毒力。也可能更具传染性,但毒性更小,感染者将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注4 但谁能左右病毒的突变方向呢?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