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谁在给太空流氓马斯克撑腰?
最近有一件事情,真是不谈(骂)不快。
12月3日,中国通过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份照会,披露了美国SpaceX公司旗下星链卫星曾两次威胁中国空间站的内幕。此时得到中国外交部的证实。
第一次,原本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的星链-1095卫星,5月中旬开始持续降轨,于6月24日到达382公里高度后保持运行,刚刚好与中国空间站的390千米轨道高度接近,严重违反了国际电信联盟规则,埋下祸患。
七天后,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星链-1095逼近中国空间站,后者被迫进行紧急规避,仅仅有三个小时的操作窗口。
这个时间对于在轨道稳定运行的航天器而言,可谓千钧一发。
到了10月21日,另一颗星链2305卫星再次连续机动,横穿中国空间站所在轨道高度直冲而来,完全没有停顿,最近距离仅仅四公里。
按照卫星7、8公里每秒的速度,这个距离要撞上只有不到一秒的时间。
幸好有了第一次经验,中国空间站提前十九小时做了规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是先找准轨道高度,然后几天后逼近,第二次直接朝着中国空间站而来,不管有没有人故意操作,从效果上看,两颗星链卫星的的确确实现默契配合,完成了一次套标准化“攻击流程”。
没有鬼,谁信呢?
1
碰撞规避,对运行中的空间站来说,其实并不新奇。
比如国际空间站,截至2020年底,它在22年的历史中做过25次紧急规避,近年来这种操作更为频繁,平均每年有两次。
因为国际空间站目前的标准是,只要发现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可能进入国际空间站轨道上下1.25公里、前后25公里的长方形“鞋盒”空间内,或者碰撞概率大于万分之一,空间站就必须开启变轨规避,宇航员必须躲进站上对接的载人飞船内,万一出现意外时可以随时逃离,返回地球。
根据美国天文博主、天文学家乔纳森·迈克道威尔的分析,险撞中国空间站的两颗星链本属于故障退役卫星,同一批退役的大概有300颗,占到了星链卫星在轨总数的16%。按SpaceX的话说,这些星链是在可控状态下再入大气层。
为什么退役的卫星要可控呢?
很多人应该记得中国长征五号B遥2运载火箭芯一级火箭残骸落入印度洋马尔代夫附近海域,没有造成附带损伤,欧美舆论却针对所谓“中国火箭的不可控坠落”掀起了一轮污名化报道,而SpaceX真正的不可控坠落却被吹嘘为“流星划破天际”,还在低轨道上扔下40多个二级火箭的太空垃圾无人问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