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人、知识精英与意识形态

2022-04-07 1821 0
作者: 新华门的卡夫卡 来源: 新潮沉思录

  这几天,关于华东地区直辖市的疫情防控问题是国内互联网的焦点舆论话题,同时也是国际舆论相当关注的新闻重点。许多“与病毒共存”的论点再度浮出水面,并且随着国际疫情和防疫形势的变化,论点论据推陈出新。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限于生活被影响程度,信息接收差异,思考方式来说,持有什么样的立场可能都不奇怪。但是,我们在国内很多高知群体中,却会看到持共存,尤其是休克式共存的观点很普遍,而他们中的不少人占据着社会和舆论的关键位置,持续利用自己的声量造成远大于普通人的影响。

  尽管他们的观点已经被反复从科学和现实上证明错误,却毫不动摇,甚至可以说从20年新冠疫情伊始就没动摇过。究其根源,这一切不过是因为,科学没有边界,但人有阶级。笔者今天就来谈谈我国一些高知群体中这种倾向的源起和社会基础。

  从共存到清零的四个维度

  在讨论什么是共存主义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来澄清一些派别划分。笔者沿着从共存到清零的策略分野,将主要防疫思路主张分为四种:1.立即共存主义;2.渐进共存主义;3.终极共存主义;4.严格清零主义。

  根据这个多维度表,其实读者们可以就此估算出自己的立场,也可以根据其他人的具体言论,带入进去,看看这个人内心深处到底是什么立场。虽然不应该鞭尸,但某些上海的代表性言论,实际表明他们既不是精准防控、也不是在为长期共存而奋斗,纯粹是“玩寇”之下引火烧身。笔者自己带入了一下,实际上笔者的立场应该接近“终极共存”,也即笔者认为,新冠有不少概率可能变得弱化、长期化,因此或许应该着眼未来做好准备,但不应该为此设置计划、时间表,更不应该像某些疾控系统的内鬼所主张的那样,就此“借势躺平”。俗话说“借坡下驴”,那是驴的主张,不是人的主张。

  上面笔者展示了关于社会整体防疫政策的四种分野,那么我们再来仔细想想,关于新冠的防疫策略,所争执的到底是什么。由于防疫主张实际上已经不是医学、公共卫生科学的争论,而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政治性,笔者将对其以“主义”相称。目前的 “休克式”共存主义和渐进共存主义,所主张的核心就是Omicron毒株的毒性大大下降,对大多数人已经不再致命。

  但这一点是一个认识误区。对个体而言,病毒的致病能力(也即毒力)下降意味着不再危险,但对公共卫生来说,并不是这样。因为对社群来说,要考虑的整体性问题,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粗浅的暴论来说明:传播能力·致病能力=危害性。譬如埃博拉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这些高致命性病症对个体而言不可谓不危险,但对广义上的社群来说,虽然埃博拉有90%的致死率、MERS有40%的致死率,但考虑到社群中99.9%的人不会被传染,所以实际上他们的危害是有限度的。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