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东:俄乌冲突恶化中国安全环境
俄乌冲突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环境进一步趋于严峻,不利因素明显增多。对此,需要冷静思考,谨慎行事,避免误入陷阱和成为矛盾焦点。
一、俄罗斯陷入严重困境,对中国的战略支持作用明显下降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最初打法与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如出一辙,即首先控制首都,进而大军涌入,全面控制整个国家。但“特别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严重受挫,俄罗斯没能控制基辅,结果随着战局的发展,设想中的速战速决的军事行动演变为典型的消耗性战争。显然,俄罗斯严重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军事能力和西方的反应。从目前态势看,俄罗斯全面控制乌克兰的目标已不可能实现,使乌克兰中立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只是仍在争夺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但乌克兰方面已明确表示,只能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与俄罗斯进行谈判。这就是说,战争还要继续下去,而且乌克兰还试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进行反攻。由于俄罗斯实际上是与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作战,战争结果恐怕难以乐观。
俄乌冲突开始后,俄罗斯战略环境明显恶化。不仅所有西方国家对俄敌意明显加深,而且随着传统中立国家如瑞典、芬兰改变长期奉行的中立立场,决定加入北约,俄罗斯与北约在欧洲的中间地带丧失殆尽,俄罗斯战略空间进一步缩小。即使最终乌克兰名义中立,西方国家作为其安全保证国也将深度介入,况且乌克兰还将加入欧盟,从而事实上仍是西方的一员,西方与俄在乌克兰的争夺将长期持续。此外,面对战争消耗、史无前例的制裁和国际道义形象的严重受损,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大幅下降,国内政治也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美国正试图借此机会使俄罗斯最大限度地丧失复兴和扩张的能力,并用北约给俄罗斯建一堵无法逾越、其厚无比的高墙。这样,俄罗斯对中国战略支持作用的下降将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俄罗斯力量削弱,无力支持中国,反而更多地需要从中国寻求物质和道义支持。同时。加剧东西方力量对比的不平衡,削弱有关国家与西方国家斗争的整体力量。第二,俄罗斯道义形象严重受损,在国际上严重孤立,对中国国际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第三,不排除俄罗斯国内政治出现重大变化,中俄关系发生震荡甚至反转。
二、美国非但没有转移战略重点,对中国战略压力反而进一步加强
在一些人看来,俄罗斯在欧洲采取行动有助于缓解中国在亚太面临的战略压力,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俄乌冲突极大加剧了国际矛盾的尖锐程度,西方对华敌意和战略压力同时明显增大。在俄乌军事冲突过程中,美国不仅不断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军事压力也进一步上升,战略重点完全没有从中国向其他地方转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的表述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尽管发生乌克兰危机,美国仍将保持对印太地区的关注,美国在二战和冷战期间就同时深入参与两个战区。美国政府的实际行动确实表明,美国不仅同时在欧洲和印太实施战略计划,而且战略重点丝毫没有偏离中国。3月28日,拜登向国会提交了2023财年预算计划,其中国防相关预算高达8133亿美元,系美国有史以来最高军费预算。对此,拜登强调:“世界已经改变了。除了应对恐怖组织,在21世纪后半叶,我们再次面临来自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与俄罗斯”。国防部长奥斯丁发表声明说,国防预算反映了美国“专注于中国步步进逼挑战的战略”。3月出台的《2022年国防战略》则直接点名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也是“美国国防部面临的主要挑战”,称美国“将采取紧急行动,维持和加强威慑”。报告在阐述美国国防部的首要任务时,将“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多领域威胁”排在“首要任务”的第一条。此外,北约在乌克兰战争的紧要时刻并没有把注意力局限在俄罗斯,而是格外刺耳地强调中国“威胁”。在4月初的北约外长会议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称中国“对北约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系统性挑战”。他号召民主国家团结起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共同应对中国“针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反击”。此外,本次北约外长会议还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位于亚太地区的非北约国家与会。目前,北约已明显表现出亚太化趋势,这表明美国欲将北约与在亚太地区的多个联盟关系和合作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大的全球联盟体系。可以看出,美国的战略是立足于两线作战,不会在欧洲和印太之间做单选题,而是将欧洲和印太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战略空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