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咸菜婆婆”的抗疫捐款不该收!
今天早上看到一则视频,都江堰一位82岁高龄的、几十年来靠卖咸菜为生的老婆婆,推着自行车找到社区志愿者,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到慈善会捐出了10380元的抗疫捐款;有网友认出这位“咸菜婆婆”疑曾为武汉抗疫也捐过款。
慈善会的工作人员称,钱款一部分会用于此次购买抗疫物资,另外一小部分会捐赠给婆婆认识的贫困户。
看过这则视频,笔者一方面为底层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所感动,另一方面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10380元”——这笔有零有整的捐款应该是“咸菜婆婆”一元一元攒起来的;可以想象,为了拿出这样“巨款”,“咸菜婆婆”该是多么节俭地生活。而这样的“巨款”对于那些医药公司巨头的老板们来讲,可能还不如一顿饭钱。一方面,面对巨大的开支,2023年的新农合缴存标准再次上涨;另一方面,庞大的开支,带来的却是相关医疗公司“喜人”的利润报表……
“咸菜婆婆”捐款的行为值得肯定,但这个钱真的不该收!笔者不清楚“咸菜婆婆”的家庭状况,但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否则也不需要82岁还出来卖咸菜了,这10380元很可能就是她的养老钱;将来“咸菜婆婆”生病了或者卖不动咸菜了,有没有人给她捐款呢?
而这个捐款不仅被接收了,最后一部分成了医药公司的利润,而且还成了媒体宣传的典型。富人鼓励穷人做“慈善”,这也算一大奇观。
一个更普遍现实,像“咸菜婆婆”这样的社会阶层,现在还能够拿出10380元现钱的,真的不多!
为了配合防疫政策,这些天来,笔者所在小区的居民除了每天的核酸检测和必要的生活物资采购,几乎都是足不出户;而承担起居民劝导、秩序维持、核酸扫码各方面工作的,主要是小区的居民志愿者。志愿者们都是在无偿为居民服务,唯一盼望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小区居民免于被感染,“社会面”早日清零,大家都可以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无偿的志愿服务既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自己。
对于小区的很多居民而言,真正难受的不是一直关在家里,而是自己的银行账户“余额清零”与病毒“社会面清零”的赛跑。从9月1日晚开始的“原则居家”至今这几天,小区的社交群里很多人都在讲述自己的状况:
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大企业的职工情况算是比较好的,“原则居家”对他们来讲,相当于一次带薪休假。
而对于大多数的私企职工来讲,尽管人社部的文件要求的是“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生活费”,但实际执行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原则居家”只进行了“3+3+n”,还远未到30天,但有些企业明确告知员工只发基本工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