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中国媒体应全面禁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词
【摘要】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与政府官员在提及西方国家时,常把“西方国家”与“发达”一词合用,即言必称“西方发达国家”,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词既不能表达西方国家的政治含义和方位,也不能准确反映西方国家发达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更不能揭示其与落后于中国的一面。滥用错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词,不仅不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与坚定“四个自信”,而且使中方在中西话语权较量中陷入被动之中。现在已到了彻底禁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词的时候了。
“言必称希腊”是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语句,意在讽刺崇洋媚外现象。与“言必称希腊”类似的是,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与政府官员在提及西方国家时,经常把“西方国家”与“发达”一词合用,套用“言必称希腊”,那就是言必称“西方发达国家”。换言之,是把“西方国家”与“发达”等同起来,言下之意,中国就属于“东方落后国家”。滥用错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词,这对中方与西方话语权的较量不仅是弊大于利,而且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已到了彻底禁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词的时候了。
一、“西方发达国家”一词不能准确反映西方国家发达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与落后于中国的一面
正确的选词、组词、用词,不仅是中国媒体内宣外宣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中方对外话语权的核心要素之一。
11月初,新华社公布了新闻信息报道中新增57个禁用词,其中一个禁用词是不使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而使用“一带一路”倡议。
*****在2013年首提“一带一路”倡议时,并没有选择看似高大上的“战略”一词,也没有把“一带一路”与“战略”一词挂钩,而是选择看似普通的“倡议”一词。这充分彰显了***的深谋远虑、棋高一着。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国内某些媒体在相关报道时,曾一度错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误导了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误以为中国推进这项建设肯定有重大的战略图谋,是一个重大地缘战略构想,中方肯定会从中获取巨大战略利益,从而导致一些国家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持消极态度。后经高层及时纠正,国内媒体再也没有采用此提法。相反,却有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媒体有意把“一带一路”倡议篡改为“一带一路”战略,用“战略”一词误导“一带一路”国家与民众,给中外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制造麻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西方发达国家”一词也应该全面禁用。但新华社最新公布的57个禁用词不包括禁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词,希望新华社应对此做出补充规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