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飞:雷锋精神需要社会主义的土壤来滋养


  今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9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一面旗帜,成为弘扬伟大共产主义精神的现实向导。回顾几十年的学雷锋历程,期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的发展,雷锋精神遭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诋毁,学习雷锋的社会环境遭到令人痛心的损坏,学雷锋活动受到不该有的各种干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提高学习雷锋精神的质量和水平,注重改善使雷锋精神健康生长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促进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这是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雷锋精神根植于共产主义理论,脱胎和成长于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雷锋这个时代楷模的出现和雷锋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是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哺育下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一种高尚精神。

  1,雷锋精神作为思想意识,其渊源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对于雷锋精神的内涵尽管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概括,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其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把雷锋定位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把雷锋精神定性为共产主义精神是准确而科学的。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深刻地阐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的这段至理名言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实体性的社会,还是哲学视野中的意义、价值和情境,其核心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对象化活动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从而实现了人的本质向人自身的回归,也就是后来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决裂”的思想和“自由人”的设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说:到了共产主义阶段,“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亡下去,人不仅终于成为自身社会生存的主人,也已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可见,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了人的终极自由和解放。而雷锋精神的实质恰恰就是对这种自由和解放的很好实现和诠释。雷锋同志就是在新中国消灭了阶级压迫,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后,产生的从思想到行为的真正的自由人。正是在这种平等自由的基础上,雷锋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因此,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这种精神是人类有史以来达到的最高境界,真正使人脱离了弱肉强食的动物界,从根本上摆脱了自然与社会对人的束缚与压迫,实现了人的根本性解放。可见,雷锋精神所展现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一种极其高尚和伟大的精神境界,它绝不是不看条件和环境,简单而庸俗地做几件好人好事就能够体现的。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