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张星: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新时代共同富裕所有制基础的应然指向

2022-09-18 1729 0
作者: 王岩 张星 来源: 红色文化网

  邓小平明确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4](p.142)习近平反复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5](p.63)这就从国家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高度阐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本质联系。认真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唯物史观所呈现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还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探索所呈现的批判逻辑和实践逻辑,都显示了公有制的天然优势,构成了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应然指向。

  第一,从历史发展来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构成了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作为一种崭新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剥削社会的所有制形式中孕育而成。囿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迁,剥削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作为剥削制度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究其本质,一切剥削社会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少数人可以占有多数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导致阶级对立,造成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在历史进程中,经济地位的变迁、阶级阶层的固化必然伴随政治革命。在取得经济地位的同时,剥削阶级必然谋取政治地位的合法性,获取政治上的阶级统治,建立起以维护剥削阶级利益为根本目的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和保障这种经济利益格局的永续。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2](p.411)不仅如此,剥削阶级的阶级意志转化成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教育体系也变成剥削阶级进行精神欺骗和奴役的工具,阶级剥削和压迫在观念层面成为阶级社会一种合理且合法的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成为一切剥削社会的普遍现象,共同富裕只能沦为“乌托邦”幻想。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剥削社会的私人占有关系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也无法解决由此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更无法容纳不断发展的生产力。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彻底废除私有制,“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2](p.302)即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反,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种全民共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享社会财富的所有制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劳动者的结合、社会财富生产者与享有者的统一,使之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变为现实。诚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6](p.814)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