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何赛飞怒批戏曲行业现状刷屏,应该反思什么?
初闻此事者,先看个短视频:【何赛飞怒批梅花奖:基层演员生计都维持不了】
5月18日至24日,《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在山西高平喜镇苏庄举办,豫剧名家虎美玲,越剧、影视名家何赛飞,秦腔名家李东桥、齐爱云等戏曲名家担任比赛评委。5月21日,何赛飞在比赛现场的一番话,怒批行业现状,为戏曲艺术传承鼓与呼,催人泪下,冲上热搜。(澎湃新闻网2023年5月21日)
视频截图
来自山西吕梁的张军波晋剧演员有着出色的戏剧表演技能,但他却是省剧团里的一个临时工,每月工资仅为1500元。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利用唱戏之余的业余时间开网约车和送外卖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因此,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在评委席上怒批戏剧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因此,她大声疾呼,保护青年戏曲演员的健康成长不能靠领导玩嘴皮子,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来。戏曲振兴,不是靠个别梅花奖和文华奖得主能做到的,必须靠青年演员承前启后的传承,必须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真心实意支持。
正如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先生所说:“戏曲的未来在青年,光喊口号有什么用,我们需要有人为这样优秀的演员保驾护航,年轻演员才有出路,戏曲才有出路啊!”但是,在某些领导心里,只能论资排辈,临时工张军波唱得再好,也不能让他拿高工资。
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某些梅花奖和文华奖得主没有多少人能放下身价到农村为百姓演出。越是得了大奖架子越大,农村百姓更是不敢奢望。文化下乡,戏曲下乡,都是一直坚守在基层的小剧团演员。没有社会知名度的戏曲演员,反而在百姓心里最受尊敬。为什么?因为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是谁在全心全意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
正是由于没有知名度的戏曲演员懂得感恩,懂得应该怎样做人,懂得如何精益求精,懂得如何无私奉献青春年华,所以不少青年戏曲演员遭遇了不应该有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不少青年戏曲演员不得不在戏曲事业上委曲求全。他们所付出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将来能多挣钱,而是为了地方戏曲的振兴,而是为了让中国戏曲能够代代相传,而是为了能让文化自信的根脉在继承发展中更加兴旺发达。
国家投资于戏曲振兴的钱,不能仅仅用在梅花奖和文华奖得主身上,而更应该用在尽心尽力培养年轻演员身上。要让有发展前途的戏曲演员得到保驾护航,戏曲振兴管理就必须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不能让个别领导说了算。而且,更应该对戏曲振兴投入的资金实施依法审计,才能把钱用在正地方。培养青年戏曲演员,必须由专款专用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对于才华出众的青年演员,应当予以重奖。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更多青年戏曲演员愿意献身于中国戏曲事业;只有这样,青年戏曲演员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化自信才能根深叶茂,繁荣昌盛,并把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戏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