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音:中国足球,能从“村超”里学点什么?
6月15日,在梅西参加比赛的工体门外,一块签满名字的牌匾引发围观。蓝白相间的背景上,是几个红色印刷体大字:贵州“村超”代表两千公里送真情。
牌匾很普通,但足够醒目,像极了“村超”的风格: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村气十足,不搞虚的。
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在中国足球的世界,能与梅西抢镜的,大概只有正在贵州榕江县如火如荼上演的“村超”了。
头槌破门,中场吊射,运动战世界波,超远任意球直挂死角……国际大赛中那些电光火石的超燃瞬间,在名为“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赛场上,竟也悉数不落地上演。
被村民和网友追捧的“村超小贝”“村超C罗”,并非职业球员。他们有干烧烤的,开挖掘机的,有卖鱼卖肉的,有老师和公务员……这些业余选手,组成了20支村球队,吸引了上万名现场观众和超20亿次网络点击量。
宁静的夏天,因他们沸腾起来。持续升温的热度下,网友的讨论越来越多。有人说,“村超”不仅比中超收视率高,也比国足比赛好看;也有人说,逗个乐得了,还真以为这业余比赛的强度等级能赶上职业联赛?
“村超”能不能和中超相提并论?陷入低谷和困境的中国足球,可以从“村超”里学点什么?
(一)
说是“村超”,也颇专业,贵在敬业。
作为不折不扣的草根球赛,“村超”之所以赢得观众的喝彩,除了扎根泥土的原生态气息,同样也散发竞技体育的魅力。
球员们的精彩表现自不待言,盘带过人的技巧、临门一脚的果断,都有职业球员之风;不专业的团队,不乏专业的脚法;在赛场外,他们忙碌各自的营生;在球场上,他们都是称职的运动员。连非职业的女边裁判都相当敬业,时刻关注赛场动向,跑起来像一阵风。
前国脚范志毅说,被“村超”所感动,承诺带队到榕江参赛;欧洲金球奖得主、英格兰传奇球星迈克尔•欧文专程录制视频,祝赛事越办越好。
参与者的全力以赴,组织方的精心策划,足球明星的热情呼应,共同绘制了一幅生机勃发的动感画面。这是镶嵌在村超比赛中的职业化亮点,也是衔接草根球赛和职业联赛的重要纽扣。
“村超”,会不会埋下中国足球未来的种子?
选拔足球人才,目光理应放宽放远。把“村超”和中超放一起聊,一点也不可笑。足球事业原本需要强大的民间基础,足球理想尤需根植在“村超”这样的草根球场。群众热情嗨起来,才不断有年轻一代去拼抢足球梦想。
英超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87年出生的瓦尔迪一边兼职工人、服务员,一边在业余联赛中踢球。凭借出色的速度、射门和跑动能力,他在低级别联赛中打出了名气,并一路打进职业联赛,斩获英超冠军,跻身国家队名册。瓦尔迪的身上,不仅演绎了一个草根球员奋斗逆袭的励志故事,还折射出国家职业联赛与业余联赛体系间能上能下的打通关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