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 与共青团浅论:中国突破美国技术封锁只是近二十年吗?
9月6日,正值近来华为公司迎来技术里程碑,共青团中央搞了个微博热搜,还做了一张小海报:
但我看了之后略感不适:既然时间跨度是整个“中国”,难道不应该把两弹一星、核潜艇、69式坦克等也写上吗?
当年中国可是直接突破了美国操控的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和《巴特尔法案》的资源禁运和技术封锁,远比现在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敌视要来的猛烈,建国后前三十年的诸多成果也为后来国家的军工/民工发展奠定基础,这怎能无视?
就在我微博转发共青团中央的微博、指出错误一小时后,共青团编辑自行删除:
其实这个“毛病”,去年9月新华社就犯过:
“三十年”……到今天竟然还在搞这种切割式叙事、历史虚无主义。
1957年10月,苏联将一颗名为“斯普特尼克一号”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宣告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来临;紧随其后,1958年1月,美国成功将一颗名为“探险者一号”的卫星送入地球预定轨道。
在人类开启探索太空的征程之时,全球争夺的焦点也由陆地转向了太空。
新中国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中央分管科学技术的聂荣臻副总理告知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要中科院密切注意有关情况。
1957年10月,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联名向中央上书,建议开展中国的人造卫星研究。
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
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同年7月,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聂荣臻(1958年10月兼任国防科委主任)召集了中科院和国防部五院有关专家拟定人造卫星规划方案和分工拟定:一、卫星研制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卫星;二、分工上,运载火箭以国防部五院为主,探空头、卫星头和观测工作以科学院为主。
1958年7月至8月间,中国科学院成立“581组”,组织协调卫星和火箭探测任务,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同时,中央政治局拨专款支持中科院研制卫星,代号“581”任务。
1968年6月17日,毛主席批准研制远洋测量船工程计划,代号“718工程”,这就是后来以毛主席手书、叶剑英诗作《远望》命名的中国远望远洋测量船队,他们参加了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代号“580工程”)后几乎所有重大航天活动的测控任务。
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圈阅《关于航天员选拔的计划报告》,批示开展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亲自批准“曙光一号”计划,为后续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