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许家印被抓,“四大审计”扮演了什么角色?


  捅出2.4万亿惊天窟窿的许家印被抓了,普天同庆。

  有人说该被追责的不仅是许家印、不仅是恒大,还应该有恒大的御用审计师普华永道。

  这话当然没错。

  普华永道每年从恒大领走4500多万审计费,协助恒大财务作假,帮恒大把击鼓传花的游戏越玩越大,以三十多亿的资金撬走了几千亿的银行贷款,进而扩张至两万多亿的债务,造就了如此规模的庞氏骗局。

  2021年9月,恒大财富爆雷,恒大签署“保交楼”军令状;2023年7月,恒大补发2021年和2022年财务报告,分别亏损6862.2亿元和1258.1亿元。

  最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独立核数师报告摘要以企业自身会计处理方式变更为由,披露的6643亿元(不含税)的巨额“以前年度收入”调减,恒大的净资产由正转负、资不抵债。

  此举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老板不打算再“保交楼”,而是想彻底摆烂,以破产相要挟,逼迫国家来注资或者接盘。这是顶着“恒大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首善”等等无数光环,早已实现了“企业债务社会化、企业财富家庭化、家庭财富国际化”的许家印的最后一把“豪赌”,不过他终究是赌输了。

  突然“消失”的6643亿元成了这场“豪赌”的关键点,这显然不是一个“会计处理方式变更”的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恒大,由普华永道担任审计任务的头部房企还有碧桂园、融创、富力等;而包括普华永道在内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四大审计”)几乎包揽了国内头部房企的相关业务。

  如今,它们很多都面临着与恒大相似的局面。

  直到恒大财富爆雷前夕,普华永道在2020年报的审计意见中,还发表了无保留意见。

  而从2022年1月初开始,普华永道等“四大审计”开始密集辞去了与一众房企相关的审计工作,分手的借口是出奇一致的“审计费用未达成一致”——尽管恒大每年的审计费是4500多万、碧桂园是近3600万、融创和世茂是近2500万,堪称“天价”,但这点钱还远不足以难倒动辄豪掷数十亿的房企巨头们。

  之后就是恒大、融信、宝龙、祥生、融创等20多家房企相继 “延迟发布年报”……

  相似的配方背后,会不会有与恒大相似的财务真相?

  果真如此的话,这些房企巨头的体量加在一起,是不是足够掀起一场金融海啸了?

  中国的会计市场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允许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成员所和申请临时执业;1997年开始,当时的财政部陆续发布了多个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指引。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