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谁是窃贼?一个河南人谈“南阳迷笛”事件(下)
续上篇《谁制造了地域黑?一个河南人谈“南阳迷笛”事件(上)》
“南阳迷笛音乐节盗窃”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讨论。
吕德文老师在“南风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迷笛摇滚节,要反思的不是当地群众》的评论文章,某位正能量大V嘲讽说:“我先去反思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如此嘲讽,说明这位大V确实没看明白吕德文老师“在说什么”。
吕德文老师在文章中并没有去要求网友反思,而是旗帜鲜明地写道:“最值得反思的可能是当地党委政府的群众工作。”显然,大V没必要自作多情地去“自我反思”。
吕德文老师在文章中写道:
南阳迷笛音乐节的“偷拿”事件,需要反思的不是当地群众,而是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地方政府。
其组织活动当然是有技术上的漏洞的,比如,乐迷还没有完全撤离,就对现场解除了监管……
这次活动有四万多志愿者……社会动员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是,这些志愿者是谁呢?他们可能是党员,机关干部,各行各业的热心人,但显然不是那些最普通的群众,对摇滚一无所知的农民。
活动主场周围村庄的普通群众……他们是“看客”,活动办得再好,地方政府和志愿者再怎么觉得有意义,也都和普通群众无关。迷笛音乐节本是群众性活动,摇滚精神也本包括自发、自觉和自主意识,乐迷是有这些意识,但作为东道主的当地群众,却没有机会,也没有主动性去参与,出现匪夷所思的事件也就不奇怪。
志愿者本该是普通群众的积极分子,但现实中,他们都是有体制身份,或者自视精英的人。一开始,他们就不来自于群众,当然也不存在到群众中去。也因此,他们也就很难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团结中间分子,抵制消极行为。
“开启民智”、“教育群众”,类似这种说教,其实是没多大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要让普通群众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说不好听一点,在别人家门口举办公共活动,却把别人当看客,也就别怪别人不配合。
笔者之所以要把吕德文老师的原文大段地摘录到这里,就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些话写得很准确、很有力,简直是字字珠玑。
吕德文老师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关注和研究农民、农村问题,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带领学生扎根湖北的农村做社会调查,把“回乡见闻”作为学生学术训练的重要形式坚持了十几年,笔者几乎每篇必读。所以,笔者认为,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中国的学术界还真没有几个人会比吕德文老师更了解实际情况。
不过,如果离开了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历史成因的具体分析,吕德文老师的这篇文章的确容易给那些资产阶级的道德家以及法律专家们留下口实,特别是上面摘引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略带戏谑的话。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