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驳蔡氏“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理论”

2024-01-03 1495 6
作者: 弘毅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实现共同富裕靠什么分配制度?

  ——驳蔡氏“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理论”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蔡继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关键要突破理论障碍》(以下简称“蔡文”),提出“基于广义价值论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为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供真正的理论依据”。该文很好地呈现着“为私有财产代言”的努力,但忽视了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尤其,因其学术研究过程始终存在“遗漏与偷换概念”的致命弊端,使其“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理论呈现三个根本性错误:1. 违背《宪法》确定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2. 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3. 忽视劳动要素分配的消费性与非劳动要素分配的几何式增长。以至,根本性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

  一、违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宪法》第六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始终是分配制度的基本前提。无论党的“十五大”(1997)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还是“十六大”(200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七大(2007)“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等,都是基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下,激励人们把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性活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欠发达的生产力得到更快发展。蔡文引以为豪提出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理论,因其遗漏《宪法》“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概念,单一聚焦“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忽视“劳动要素”必须始终成为分配的占比主体,“非劳动要素”只能成为并存主体。

  伴随社会主义生产力日益发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至2022年“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总数3,381人,中国以1,133位蝉联第一,占全球总数的33.5%”(《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正式发布 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网易广东,2022-03-18),但是“5.5亿人月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元、9.64亿人月可支配收入低于2000元”(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等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此,十八大(2012)提出“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十九大(2017)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尤其,二十大(2022)着力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从而“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基本共识,也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共同期盼。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我不知道上边的那句话是真的,那句话是骗人的!一脸真诚的样子,左看右看是个政治骗子!
0条回复
如果资本主义制度不存在剥削,当年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叛乱,就活该被剿灭!!到时候,千百万人头落地!
0条回复
无非就是鼓吹复辟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嘛,何必如此心虚!拼命制造“理论”来忽悠和愚弄老百姓?
0条回复
资本已经在经济上上位了,必然要策划一套理论在政治上上位。
1条回复
wx南名正了再往前跑才有底气,争的是把名拉正嘛
1年前•湖北省   00回复
面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泛滥成灾,的确应该好好反思。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根源在自身没做好,给了它可乘之机。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