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美国财政部为什么又要来中国
美国财政部为什么又要来中国
作者:吴铭(20240212)
据消息,美国财政部将派出强大的代表团,来中国访问。
美国财政部又派人来中国,要干什么?为什么这么急?中国人不免要问一下。
美国财政部来中国,一是继续下迷魂药,二是来招降纳叛。
有没有可能达到企图呢?
我看很有可能得逞。
事实性的根据有三:一是不久前,中国开放了金融,取消了中国银行、保险业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华尔街金融资本可以百分之百持股中国银行和保险业企业。相关官僚兴高彩烈地向全国人民宣布了这样的消息,说这是高水平对外开放。若干不太出名的自媒体对这一政策给出了解释,有的说是“艺高人胆大”,有的说这叫“鲶鱼效应”,有的说这是“关门打狗”,总算是一种解释。还有的说,要“相信国家”,这就不是解释了,这是连蒙带骗,公然堵住悠悠众口。
第二,某媒体大V胡说,中美之间“接触”了一百多年,越“接触”中美走得越近,反正,美国不是中国的敌人。
第三,据说2023年中国通过银行体系印了35万亿人民币,只是,没有贷出去。为什么这么多钱,没有人愿意借贷呢?有人解释了很多,说是好企业不需要贷款,坏企业银行不愿意给贷款。但最重要的原因,这位专家没有提到。即,中国的大、中、小型企业,可以到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大客户都到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了,谁还去银行贷款?到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很简单,随便弄个什么有限责任公司,找个会计事务所,给点钱,让它给估个值,估上几亿元,然后,上市、融资。成功上市并融到巨额资金后,再立即通过转融通,清空自己手里的股票,至于公司经营得怎样,其实没有什么重要性。这么搞钱,叫作货币金融化,即通过金融的方式,发行货币。有限责任公司如此搞钱,没有任何困难,也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不必还本付息。比到银行贷款,简便且没有任何不良后果。要是到银行贷款,那就必须还本付息,如果欠款不还,还会有信用方面的后果。到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就没有这些麻烦,一是不用还本负息,二是不必有信用方面的担忧,三是还有“店小二”的关照。
不难看出,货币金融化之后,金融市场,已经取代了银行的存贷业务;银行的存在,对于调节经济,其实没有那么大作用了。最近,中国的专家、大V、媒体、舆论,都很关心中国的股市,连球大V胡也亲自出来叼大盘。似乎,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的股民的利益。其实,极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金融市场发达,金融强国,那么,银行的存贷业务,自然而然就萎缩了,就没有那么多贷款客户了。银行与金融市场,二者必伤其一。等金融市场发达到一定程度,银行会相应萎缩,那么,美国人就可以抄底中国的银行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