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培红:腐败是个文化问题
腐败问题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即便政府相对廉洁的毛泽东时代也有严重的腐败问题,对于腐败,毛泽东同志认为是文化,是中国的传统,因而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来反腐败。中华文明有汉唐与宋明之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晚清虽然错了,但不代表以荀子为代表的汉唐文化也错了。只批判腐败文化,却不去弘扬廉洁文化,或者连什么是廉洁文化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
子曰;仁者爱人,义者刚正,刚正爱。宋儒朱熹把孔子的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刚正,篡改为仁者爱人,义者循理,朱熹实则删除了孔子的义,朱熹在文化上打断了孔子的腿,但这是朱熹的问题,不是孔子的问题。没有义的朱熹儒学,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小人与奴才,人前是温良恭顺的奴才,人后是贪污腐败的小人,习近平总书记所批判的两面人实则就是从朱熹这里开始的。
仁者爱人,义者刚正,刚正爱。还是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这实则是一个小学生修改病句式的问题。
反腐败,约束人的行为,首先是情感、道德一类的东西,而不是法治,单纯的依法治国反不了腐败,因而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首先是尊崇君子,批判小人,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君子是道德与社会正气的集中体现。
君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劳苦之事争先,享乐之事能让,端正诚信,奉公守法而又明察事理,走遍天下,即使困于蛮荒之地,人们也没有不尊敬和信任他的。而小人;蛮横而又性情虚伪,劳苦之事就偷奸耍滑,畏缩逃避,享乐之事就死皮赖脸毫不退让,并且卑劣放纵而不知检点,走遍世界,即使小人得志,人们也没有不厌恶和轻视他的。
君子容易结交但难以侮辱,容易恐惧但难以威胁,害怕是非但不逃避为道义而死。
君子安闲而血气不衰,劳倦而精神不懈。喜不过奖,怒不过罚,是因君子能以公义胜私欲。
君子耻于没有信用,而不耻于不被信任,耻于没有德行,而不耻于被人污蔑,耻于没有才能,而不耻于不被重用。
意志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左右金钱,小人被金钱所左右。利少而义多,为之,身劳而心安,为之,良农不因旱涝不耕,良商不因亏本弃商,君子不因贫穷而放弃原则。
人之生固小人,没有君子的引导,法制的约束,人性只能唯利是图,又遇社会变革,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于是小人更加渺小,卑劣的本性更加卑劣,今天小人们的心灵如同他们只知道吃喝的嘴巴和排泄的肛门,安知廉洁耻辱,安知大局整体,安知道德公义。
人治还是法治,荀子认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开端,而君子是执法执政的根本。有完备的法治而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情况是有的,有君子而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情况闻所未闻,《孙子兵法》并没有失传,但孙子不能保证后世的将军都百战不殆,《唐律》并没有失传,但唐太宗不能保证大唐世世代代都战无不胜,法治本身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所以说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开端,而君子是执法执政的根本。
荀子认为,不服从领袖而有利于领袖的言行谓之忠,服从领袖而不利于领袖的言行谓之谄,服从领袖而有利于领袖的言行谓之顺。不服从领袖而不利于领袖的言行谓之贼。
民主的精神,是为领导者纠错,没有为领导者纠错的伦理与文化,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首要原因。
【文/常培红,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