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灿烂的龙文化小花——甲辰探寻龙文化之五
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渗透于各个领域,表现在方方面面,而集中在蕴含龙精神、龙斗志、龙启示诸方面的龙的成语和龙谚语歇后语,如同一朵朵耀眼夺目的小花,更加显示了龙文化的灿烂,催人奋进,给龙的传人以激励启迪。
首先,深入人心和社会各个角落的龙俗语谚语歇后语组合,乃是夺目的龙文化小花。龙的俗语一点都不“俗”,龙的谚语真的是言简意赅,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不仅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而且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人生和生活重要启示。这基本表现在关于正确对待人生方面的,比如人生逆境被弱小欺压的“龙游浅滩遭虾戏”,与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坡凤凰不如鸡等对应,比喻一个人倒霉失势后的处境,隐含着对欺压和被欺压两个方面的警示;还比如引导正确交友的“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比喻什么样的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启示重视结交、善待结交,也启迪人们结交好的朋友,不要硬去结交与自己地位悬殊很大的朋友;还比如讽刺一些人好吃懒做“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吃饭的时候很亢奋,做家务、劳动时就像虫子似的提不起劲,借以讽刺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对自己有利的事跑的快干的欢,集体的事大伙的事不是躲着就是偷懒。电影《英雄儿女》反其意而用之,将此演绎成“革命战士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激励战士斗志,孕育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人民英雄。也突出表现在关于把握事物规律方面的,比如善于借助外力的“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意为事物的存在发展都要依靠其他事物和一定条件环境,后来演绎为善于借力,类似的有云从龙、风从虎,虎啸风生、龙腾云起;再比如比喻成功者不能离开自己成功环境的“龙不离海,虎不离山”,比喻各自回归到有所作为地方的“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事情的“上山捉虎,下海擒龙”,都教育引导人们立足实际立足本职,才能发挥更大作用。还特别表现在关于抓住事物特征方面,既有比喻世上万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点不能混为一谈的“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龙行一步、草木皆春”“龙行一步、鳖爬十年”,“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启示人们注重事物的本质,不要违反发展和生活规律;也有龙与虎斗衍生出来的“龙虎相斗、鱼龟遭殃”、“龙虎相斗、必有一伤”,前者比喻势力大的人相斗,影响到了周围其他人,后者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而且都成为喻世箴言。此外还有关于农耕方面的,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不仅有很多诸如理发、吃面的习俗,还要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故而成为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俗语中最多的是“不当变色龙”,变色龙本是可以改变自己身体颜色的爬行动物,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被人们用来讽刺没有立场、原则,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人。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是哈巴狗似的人格,碰到领导点头哈腰,碰到打工的吹胡子瞪眼,更多的是一些公知文人艺人跪舔西方,丑化母国欺负同胞,变换之快,比自然界动物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有一篇奇特的“做一条生活与工作中的‘变色龙’”的文章,把善于平衡家庭与事业关系叫做“变色龙”,而且把找到生活与工作平衡点的人称为智慧“变色龙”,尽管表面上很有道理,其实是对传统变色龙内涵的颠覆,这是变相助长伪君子和两面派。现在小学生都存在老师在时规规矩矩,老师不在时破坏纪律的情形,社会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是比比皆是,与龙的传人格格不入。所以说龙年重读龙俗语谚语,要特别警惕软骨头和两面派了的变色龙。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