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听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证伪了林毅夫的成名作
加州大学研究证伪林毅夫关于中国农村改革的经典研究
田 磊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el Ferguson和Oliver Kim两位教授研究成果的综述,仅为向国内读者介绍该研究成果证明出林毅夫的《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增长》一文错在了哪。该文仅代表Joel Ferguson和Oliver Kim两位教授的观点,且因为是综述,剔除了那些复杂翔实的论证过程和数据,有兴趣者可自行查看原论文。
一、问题和回答:1978年后中国粮食产量为什么快速提升?
1978年后,中国粮食产量有快速的提升。这种提升的动力来自何处?对此,林毅夫1992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的文章《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增长》(以下称“林文”)作出了回答,这篇文章奠定了他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地位。该文的核心观点为:50%以上的产出来源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简称“责任制”)的贡献。
不过,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该文存在的缺陷不断引起学界讨论,主要问题有二:1)研究方法目前来看不够严谨,需要补充因果分析;2)采用的数据真实性存疑。
202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el Ferguson和Oliver Kim以高清卫星照片为基础,利用最新的因果推断方法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重新研究中国粮食产量上升这一问题,得出结果:林文的结论完全站不住脚,责任制对提高农业产量的效果极不显著。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学者持相似质疑,认为就算是依据官方数据,责任制前后粮食亩产的增长没有体现出质的差别。接下来,对加州大学的这篇研究内容加以介绍。
二、破题关键:各省实施责任制时间不同
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率先实行责任制,并很快在安徽全省推广。在安徽省的万里、四川省的赵紫阳等省级领导的支持下,责任制在一些省份推广得更快,不过相对应的在另一些省份推广较慢。到了1982年,责任制才在全国范围内最终合法化。
如果责任制对提高产量有显著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期待两个显而易见的结果:(1)也许更早采纳责任制的省份粮食产量增长得更快,(2)或者,如果省份太大,那么至少是更早采用责任制的县增产更快。
因此,想要论证责任制对提高产量的作用,可以比较省边界和县边界,即比较不同时期实施责任制的省之间的边界地区,或者县之间边界的地区,看看前述两个假设是否成立。
从直观数据来看,更早取消集体化的省份(安徽、四川)似乎并没有比更晚取消集体化的省份(黑龙江、江苏)增长更快。对此,作者选择更加准确的数据来源和精准的数学工具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