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结构研究团队前成员良心发现,公开揭露林毅夫

2024-03-26 4958 3
作者: Lian JIAN 来源: 知乎

  【核心提要】8月21日,《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吉林长春正式发布。该报告是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领导下的北京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与吉林省发改委联合课题组运用新结构经济学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报告经中国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引起读者广泛注意和争论,相比一些教授的简单言论,青年学者和产业观察家Lian JIAN的批评更具有贴近林派脉络的特点。Lian JIAN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跟踪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熟悉埃塞俄比亚国情,著有《资本的真相:互联网时代的资本市场》一书。本文直言不讳,虽有武断之处,但基于产业具体实际的观察,比一些空谈自由市场高调的批评有价值的多。本文在理论层面批评了“比较优势”理论,但院君认为,撇开理论语言的表象,林毅夫教授及其团队做到了比较优势理论在他国没有做到的积极成就,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本人就是这个机构的校友。

  无论林教授的团队如何让把问题复杂化,如何堆砌报告和数字,也难掩其学术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只懂得所谓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但对真实的经济产业史有意无意的忽视或者以面概全。林毅夫教授团队的常见处境,就是先立论(不会超出比较优势),然后有人出来反驳,接下来双方开始辩驳数字。有时候他们也通过反驳来输出自己的观点,但一般以否定他人理论来作为自己的依据,却很少正面论述自己的理论为什么可行。

  我们刨去那些冗长文字,直接切入林团队所说的药方:

  一,“吉林省轻纺工业提振计划”工程;

  二,“长春-天津电子信息产业联合转型升级计划”工程;

  三,“吉林-广东家电与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升级计划”工程。

  一,所谓吉林轻纺工业振兴提振计划。

  我想林毅夫团队对纺织工业现在发展到什么技术水平不太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在90年代中后期就过剩了,这是在入世之前,所以才要压锭。之后由于入世,又迎来一次崭新的发展期。这次发展期,出现了纺织业的成衣以上环节迅速机械化的阶段,迅速变成技术和资本支配的结构。而其中的领军人物主要是江浙企业。成衣业,2003-2007在广东等地火爆了一阵,现在大量转移到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吉林再怎么穷,比孟加拉国没法比,孟加拉国是给口饭就干的地方。另外,成衣业天然适合人口年轻且人口有密集点,交通方便的地方,所以会在当年的珠三角,现在的湄公河三角洲和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安德拉邦和未来坦桑尼亚出现。所以两个环节,一个变成科技资本密集型,一个劳动和交通,吉林怎么搞?这几年,很明显,纺织业确实是中国占支配地位,主要逻辑是中国的轻工纺机收购欧洲老牌机械商,然后把设备卖到东南亚、南亚、东非去,这事情市场说了算。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2014年房地产市场重新发力的时候,正是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最佳时刻,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恰恰可以解决问题的是需求端,但给出了全然相反的对策,提出供给侧改歌;第二次机会在2017年左右,虽有代价,转圜余地仍然极大,但仍然扬汤止沸,缘木求鱼,以至于今,泥足深陷,不可收拾。可是对策呢?还是两头掐自己的脖子,把自己掐个半死,身体虚脱无力,清醒过来继续掐自己的脖子,继续掐个半死,疫情期间最后的机会,不管是从舆论还是现实需求方面,仍然是老路子,真是可笑!所谓立场鲜明,真是没有比这更鲜明的立场了!今天老经书反过来从后面往前念,还是那本经
0条回复
对于林毅夫经济理论的一些批评是对的,但离其核心问题仍相去甚远,至于谈到东北振兴的逻辑和措施几近于胡扯!对于目前经济领域正在执行的黔驴技穷式的反应,说一句新瓶装旧酒都算是太客气,其实连个新瓶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撕了旧标签,更改了新生产日期的旧瓶子陈酒而已。跟08年的家电下乡,基建投资,扩大引进外资等等一系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新质?是指换了个新外号就不认得你了吗?陈年旧药医不好老毛病!苟延残喘,拖延时间罢了,甚至更加加深了旧有问题和矛盾。
0条回复
林一夫的所谓“比较优势”理论,是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理论,是放弃独立自主的洋奴哲学,是罔顾国家安全的爬行主义和卖国主义,给中国真正的产业升级已经带来严重危害。这些年重要行业被“卡脖子”就是证明。必须深刻清算。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