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被围剿的中国餐桌


  十四年前的今天,一桩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案的失败新闻登上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诸多媒体的头版:光明集团收购澳国CSR集团糖业业务失败。

  “黄金十年”之际,中资出海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有一家国际巨头半路杀出“截胡”,以更高的并购价格搅了光明集团的澳洲乳业梦。

  那家巨头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粮食企业:丰益国际

  当然,市场经济规则下似乎无可厚非,这早不是霸道的丰益国际第一次金钱开道了——2001年收购肯尼亚石油贸易公司Josovina Commodities 50%股份,2004年吞并埃及金字塔有限公司炼油厂,2005年控股乌克兰尤日尼工厂(苏联时期重要的军民两用炼油厂),2014年收购缅甸仰光提拉瓦港一百英亩土地建设国际码头……

  自1991年成立以来,三十年间,丰益国际已成为全球最具垄断性的食品加工行业财阀——特别是在1994年“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ADM控股丰益之后。

图片

  比如在其最显著的领域,东南亚与非洲的棕榈油产业,丰益国际便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巨擘,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乌干达、科特迪瓦、加纳和尼日利亚均拥有上游种植业务。

  早在丰益成立的1991年,集团就收购了印尼7100亩土地,大肆建立油棕种植园。此后更是联手股东ADM集团以580万美元的白菜价一举并购五家印度尼西亚种植公司,彻底侵入并垄断了印尼的棕榈油源头产业(这背后也有苏哈托政府开放外资、出卖国有资本的原因),将自己的在印尼的种植土地储备一夜间增加8.5万公顷。

  到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粮价以及物流价格大涨时,丰益国际已将集团油棕的种植面积提高至22.33万公顷,其中在印度尼西亚拥有16.08万公顷,在马来西亚拥有6.25万公顷。

  回看这家被美国资本控制的新加坡财阀其扩张史,增加油棕种植园面积(也是加大了棕榈油产能提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动作——1995年,也就是ADM入主丰益的次年,丰益建立了第一家棕榈油压榨工厂,之后便在棕油研磨、压榨、精炼等生产环节不断扩充版图。

  而今天以上帝视角回溯,90年代丰益国际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挖掘深耕棕榈油产能,其兵锋所指,正是中国。

图片

  1

  丰益国际的老板是闽籍华人,马来半岛赫赫有名的郭氏家族,准确说是郭鹤年、郭孔丰叔侄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郭鹤年游走于东南亚、东北亚的白糖贸易和期货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帮助中国政府、苏联政府和朝鲜政府在被西方封锁的情况下隐秘购入大量白糖并在境外赚取外汇,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和国际声望。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