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洗澡和睡觉,我永远都戴着毛主席像章”
近来自驾游历新疆,在天山山脉南北,单车穿越了赫赫有名的独库公路。景色确实壮美瑰秀,让人怅然赞叹。
而比起已存在千年的边疆美景,更让人油生敬意的,则是脚下这条文物级别的天路: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天山。这条全长562.75公里的公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
在这条公路建成之前,通行南北疆需要绕行1000多公里,极大阻碍了南疆和北疆的交流。
横空出世的天山山脉,横贯新疆东西,绵延17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千百年来,从南疆到北疆,人们只能绕着天山走上七、八天时间,严重影响了新疆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
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蜕化变质的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再度对我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燃起野心,尤其对新疆这片自沙皇时期就觊觎已久的沃土宝地更是垂涎。
1968年,苏修开始在新疆以北的阿勒泰地区大量增兵,事实上早在1961年时,苏联在那里有12个不满员的师和两百架飞机,至1968年增至25个师、1200架飞机、200枚导弹。
在整个亚洲地区,苏修部署了35个导弹基地的核弹头瞄准了中国的导弹基地和重要的城市目标,并向远东地区的中苏、中蒙边界大量增兵,所谓“陈兵百万”。
这种局势之下,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南北的维稳控制直接关乎整个新中国的生死存亡。
为破解难题,1974年4月21日,毛主席亲笔签署《关于加强天山国防公路建设的命令》,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在天地间展开。
经过初期勘测,当年4月,基建工程兵一万三千余人挥师西进,在一无机械助力、二无技术经验的条件下率先开工筑路。
根据最终确定的路线,修建独库公路,要翻越4座冰达坂,跨越5条河流,打通3条高山隧道,飞越1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
历时近十年,这条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终于于1983年9月建成通车。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英雄之路,筑路官兵硬生生地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修建了通途,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铸就了“信念坚定、甘于奉献、耐得寂寞、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天山精神”。
为了修筑这条纵观天山南北的天路,共有168位筑路官兵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只有16岁。
这其中,就包括一名叫陈俊贵的同志。
1980年4月8日,独库公路建设进入尾声,天山深处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1500多名官兵被大雪困在距离驻地90公里外的玉希莫勒盖隧道,电话线也被大风刮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