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起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起
——纪念“十月革命”107周年
海纳百川
人们都还记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引用得最多。那是“改开”启动的时代,“新”和“旧”两方争执不下,都拿这一论断作为依据,却又都说服不了对方。
科学的表述
其实,这一论断虽然由来已久,实际上它的表述本身确实不够严谨,所以在引用时就会有“缺陷”,谁都难以说服对方而达到一致。当然,达不成共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因素,这就先放在一边。
就逻辑关系来说,“实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而只是检验真理的“过程”或者“手段”;只有实践的结果与实践的目的是否一致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比方说,射击比赛,谁的枪法好,射击场上见高低。“嘭!”“嘭!”两人各打一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的“过程”。究竟谁的枪法好,要去看“靶”,去看实践的结果与实践的目的一致才算是“正确”。
这就是说,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这就要看被认为是“真理”的方针、政策、步骤、措施……等等,实践起来能不能终于达到那“真理”所预期的结果。
当然,如果比赛的双方的目标不一致,那就没法判断对与错了。比如,比枪法的双方A和B,A射中了靶心,B射中了靶牌的右下角。你说A的枪法好,B就不服气,他说:“我瞄的是靶牌的右下角,你们去看,那里还有弹孔呢!”不用看。射击比赛有拿“右下角”做目标的吗?
放到我们的具体问题上,“新”和“旧”两方就要看看哪一方的主张引领我们去达到我们的目的。
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这个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学习过马列主义的人,尽管只学了些“ABC”,也会知道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公有制度,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
※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人都参加生产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且是互相学习、互相沟通的。
※ 实行按劳分配,也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按照劳动的质与量而有所不同。
※ 提倡社会主义的文化,歌颂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行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没落的思想和行为。
※ 继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倡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尊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人们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改造旧制度遗留下来的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