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蒙古印度“强强联合”,毕竟地球是圆的!
蒙古国和印度正在走向“强强联合”,双方情投意合,将在矿产资源方面进行紧密合作。
据英国路透社11月28日报道,印度将与蒙古达成矿产合作协议,印度方面称:“与蒙古的协议将侧重于煤炭和铜”。
该计划从今年初开始推动,印度原定自7月份从蒙古大量进口焦煤,但由于受制于运输线路问题,一直无法落实。
在外界看来,蒙印搞这种“强强联合”不纯属浪费时间吗?无论它们将合作前景吹得如何天花乱坠,但还是无法改变地球上的地理限制。
但我们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它们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
双方正在激情四射地探讨病情,畅想美好未来,开创蒙印关系新局面。
蒙印关系
1955年12月4日,蒙古国与印度建交。
蒙古国是跟苏联混的,直到1987年才跟美国建交。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的关系也很密切,所以印蒙也有一些礼节和商贸上的象征性来往。
在建交37年时间内,两国首脑只互访过一次,估计是舍不得路费。
苏联解体后,两国联系的主要纽带是宗教。
蒙古国信奉藏传佛教,而古印度地区是佛教发源地。
蒙古国认为恒河也是蒙古人的圣河,苏赫巴托尔省内还有一个恒湖,印度称两国为“精神伙伴”(半死不活的外交关系)
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与蒙古关系取得突破,年底蒙古国总理正式访问华盛顿,双方展开“反恐合作”。
这一年,蒙古也跟印度签署了《国防合作协定》,条件是蒙军的武装装备由印度来免费维修,因为两国都是以苏制武器为主。
印度也乐意,它找到了大国的感觉,对外军事合作都深入到蒙古了。
蒙古白得了一个免费维修工,就同意让印军到蒙古举行联合军演。
2004年,两国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在蒙古举行。
2005年,军演又移到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以示印度对这里的“叛军”进行了有效打击。
2011年,“罗曼蒂克”大象军演之后,双方的联合军演就进入定期化。
在军事合作背后,是印度大把大把的银子流出,蒙古的教育、宗教、科技、人文、医疗等方面投入,都向印度开口要钱。
为回报印度的慷慨,2011年,乌兰巴托建了个甘地塑像。
印度马上掏了2000万美元替蒙古建了个“信息科技中心”。
印度希望在中蒙边境建一个监听站,其实就是军事基地,想侦测解放军在甘肃等地太空活动。
但蒙古想来想去,还是拒绝了印度的要求。
莫迪上台后,蒙印关系变成了“拥有共同的民主信念”,印度被美国称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蒙古国被美国称为“民主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