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定会灭亡的预言失败了吗?
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我向来没有一种有依据的思考,只有零散的知识碎片,直到读到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我才醒悟,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也同时理解了,过去我所读的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下所编写的历史,其实是一种颠倒了历史视角的历史。它使我以为朝代的兴盛和败落,是那些帝王将相的英雄才能或者腐败无能造成。
但实际上,真正的历史舞台是属于人民,而不是统治者,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是农民的每一次的反抗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可最终都被统治者享受了果实,同时掩盖了事实。
那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就是奴隶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的地主和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一句话,至今以来的社会历史都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互相对立的历史。
从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社会结构只有五种,按照自然发展的秩序就是:原始共产经济社会结构、奴隶社会结构、封建社会结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将来的共产经济社会结构。在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受到了外来的压迫,所以不能自然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我们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各个社会结构中的阶级斗争又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呢?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依靠集体的采集和渔猎而生活,这时候,除了维持生存以外,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剩余下来,也就不存在剥削。
然而,随着生产力向前发展,有了农业和畜牧以后,就不再需要集体的劳动生活了。特别是农业,可以由个人为单位来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这时候,生产的性质由过去的集体的性质走向了个人的性质,私有制就成为一种必然。
如此一来,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就要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奴隶制社会。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社会结构以经济为基础,经济一变化,整个社会结构就要发生变化。明白这一点,就明白了接下来各个社会结构的转变。
奴隶制社会的生产方式,固然是比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步的。
因为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可以使用到生产劳动里。此外,奴隶主集中了奴隶劳动的剩余生产物,就可以使一批人脱离劳动,专门从事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的活动。因此把社会的文化推进了一步,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期。可是,这个文明时期,是以残酷地剥削奴隶的劳动力为基础的,是由奴隶的无数生命、血汗和眼泪筑成的。
其实,最初的奴隶,是在奴隶主的家庭范围内使用,奴隶主一般也会参与劳动,这时候,剥削比较缓和些。但是到了后来,奴隶劳动的规模变大了,几百甚至几千的奴隶组织在奴隶大农场或奴隶工场里劳动,奴隶主人把奴隶的管理权交给了代理人,自己完全脱离了劳动,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