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明信: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五个核心主题
【译者按】
2024年9月22日,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克·詹姆森(Fredric Jameson,汉名詹明信)去世,享年90岁。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本公众号之前已相继推出了两篇译文(参见文末“延伸阅读”)。本篇文章原题为“Five Theses on Actually Existing Marxism”,首发于《每月评论》1996年4月刊(Vol.47,No.11)。在这篇文章里,詹明信概括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五个核心主题,即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革命、苏联问题以及文化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解析。
在这些论述中,詹明信依然坚持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立场。他将“后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以及其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危机”或“死亡”,理解为资本主义新一轮重组和扩张在意识形态的表现;他指出反乌托邦焦虑的蔓延是由于“对变革的希望已被对损失的恐惧所取代”,因此要在文化诊断和治疗中解决这种乌托邦焦虑,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另一个世界的想象;他肯定了革命性暴力的必要性,指出一场变革运动如果“不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那么它就不一定伴随着暴力”,但是如果它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那么以前在二元对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就必然会诉诸暴力反抗”,因此暴力是“真正的社会革命进程正在进行的外在标志或明显征兆”;他客观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因为它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盲目地“进入了一个它无法生存的环境”;他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与日俱增的重要性,指出”当对社会的结构性认知受到阻碍时,道德化政治就会发展起来”,因此今天宗教势力和种族主义与日俱增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对社会主义失败的愤怒”,他们“绝望地盲目试图用新的动机来填补这一真空”。
第一个主题
“后马克思主义”经常出现在资本主义本身发生结构性蜕变的时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或者换一种更好的表述,为了同时赋予这两个词以深度,它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一方面意味着,在宣布资本主义和市场取得最终胜利的同时庆祝“马克思主义之死”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后者似乎预示着前者将有一个安全的未来——撇开资本主义和市场的胜利究竟有多“彻底”的问题不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矛盾”并非某种以无形的内部消解的形式进行的,而是相对有规律的,至少可以在事后被理论化。例如,在资本主义的任何特定时刻,它所控制的空间最终都会因它在技术上有能力生产的商品而变得过度饱和。这种危机是系统性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