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谁是民营经济第一省“
最近,看到全国工商联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统计,对于外行来说,可谓眼花缭乱,只是外行不知这一统计对国家的发展来说算是一个什么兆头?
具体而言,这文章统计的主旨是在介绍全国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谁是民营经济第一省”。也就是说哪一个省能把民营经济搞到位于全国前列,那可是该地方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看那个统计好像是展示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以及民营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其显示的是我国民营经济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观这一文章对民营经济的细说,虽没用什么评价式的语言,其对民营经济的褒扬及其寄于厚望是明显的,真的是希望民营经济后浪推前浪你追我赶蓬勃发展。
那么,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什么规模是合适的呢?这么问可能不明确,换个问法,民营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在某一个时期有可能取代公有制经济?或者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
不说外人,民营经济的某些人物大概是有这种”雄心“的。某阿的大头头不就曾说过,XX不改变,我们就改变它,那是很有“气魄”的放话,真的是展示其雄心的“名言”。
可见,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不是假如的问题,按照全国工商联的统计,不排除有基本占据大部分“江山”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占据绝大部分江山的可能性,这是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就不知道了。
如果民营经济成为经济主体,公有制经济将何去何从?
肯定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种疑问,怎么能把民营经济的发展变成这种疑问?
当然,更多的普通人大概率地是替公有制经济担忧,毕竟公有制经济是国家罩着的,而民营经济则是私人把持的,国家与私人相比,利弊如何普通百姓们还是能分得清的。
其实,问题还可以这么问,应该怎么来定性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或者说怎样才算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作为主体应该有哪些最基本的条件和特点或者说有那些硬指标?
记得我国在改革后,公有制经济的变化走过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国营变国有;国有变股份制;部分国有主体股份变占少数股份;地方大部分公有制企业通过改制、个人承包消失、由民营企业取代;公有制企业由多数变成只控制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的重要领域的少数企业;近两年又出现了完全的公有制企业变成混改后的混合企业,有人把此称为公私合营,实际上是走上私营私有的一种过渡;此外还有那些打着公有旗号,实际上是个人主导的企业。
只是这个人主导的企业、混改过的公有制企业已不能算是公有制企业了。有人说,其中的公有经济成分还算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姑且如此吧。